《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翻译中国II”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
分享:
2017-10-23 发布
1901 人浏览

      2017年9月23日,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翻译中国II”——重新翻译安乐哲、罗斯文等比较哲学与儒学著作(英译中)——中期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核心团队成员、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田辰山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国内高等院校、出版机构20余名专家学者对中西比较哲学与儒学著作英译中工作进行研讨。



      安乐哲先生是孔子研究院的一员,是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翻译中国Ⅱ”的对孔子研究院具有重要意义,将凸显儒家思想的世界意义。“翻译中国II”将把安乐哲、罗思文等西方哲学家的十五部著作翻译成中文。其中包括对九部著作重新翻译。重新翻译原因主要是译本年久与大多由于硬译而可读性较差。再次重译出版目的在于使中文读者更恰当理解安乐哲等比较中西哲学家的著作和中国思想传统通过中西比较哲学阐释的更为恰当形象。这对于建设中华思想的跨文化讲述新话语常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翻译中国II”译者团队,是具有深厚外语和哲学基础学者,并进行比较中西哲学研讨,在翻译工作中,将采取不同于传统翻译方法,而是以与西方互鉴,对中国思想进行比照阐释作为主要方法。


杭州大学辛红娟教授



田辰山教授主持翻译研讨会


      “翻译中国II”团队对以安乐哲中西比较哲学阐释方法为翻译思路进行热烈讨论,认为要让世界更好理解中国思想本义,必须充分理解汉语与英语各自表达的哲学,是两套具有结构差异的不同语汇,不可随意互相转换,因此翻译更是一个以阐释为主,语言转换翻译为辅的事业。这也是说,要用中国叙述方式翻译中国哲学,首先要知道西方语言叙述是二元本体论的追求“事物”本质,而中国“一多不分”语言是叙述“事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关系互动,做翻译要警醒于英语“一多二元”和汉语“一多不分”两个不同的“阐释域境”(”interpretive contexts”)或曰“文化语义环境”。

 

      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田辰山教授提出,安乐哲先生以比较中西哲学阐释儒学及中国文化使用了一系列专业术语,掌握其含义之后不一定硬译为汉语,而是需要根据上下文灵活选用中文说法并加以阐释;如 “focus/field”,基本可表达汉语“通过森林看树木”含义,所以不一定总是硬译为在汉语中不很容易理解的“视点/视阈”。此外还有“paronomasia”一词,是从西方语义环境出发,对中国语言与经典文本的内在涵义的那种特有全景感、过程感以及《易经大传》那种互系通变的天地宇宙观进行的比照阐释用语,不再是简单的“双关语”含义,这是无法硬译而必须要做适当阐释的。田辰山还指出,安乐哲所用“儒学角色伦理学”一哲学术语,英文为“Confucian Role Ethics”,已引起一些中国学者的疑问,其实汉语的“角色”一词是多余的,因为英语“role”(“角色”)一词,只是在英语语义环境对儒学伦理源自“仁”寓意的人与人关系进行阐释而加的词汇。英语“role”(“角色”)的“人与人关系”在语感上强于“表演”含义,是很恰当的。但当翻译为汉语“角色伦理”时,有了些蹩脚。因为汉语“角色”有更强“表演”寓意,而“人与人关系”已然是“伦理”本身涵义;同时,通常译为“伦理”的英语“ethics”一词,是没有人与人关系寓意的。

 

      安乐哲教授一直提示,中西比较哲学阐释为主、语汇互换的翻译为辅的方法,可说是延伸于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langue”(哲学语言)和“parole”(自然语言)的概念。作为西方和中国哲学语言的两套不同“langue”,它们之间是不可互相来回置换(翻译)的,原因是它们各自是承载自己那个哲学语义叙事。而在这二者之间进行相互可达到理解所使用的话语,不是没有,而只能是用各自的“parole”(自然生活语言)实行将对方哲学加以阐释。而这就是我们“翻译中国II”特殊意义的翻译话语。由于从19世纪以后,中国现代白话(vernacular language)受到西方“langue”(西方哲学概念和理论结构)很强的影响,它已植入到翻译作品、报纸杂志、日常生活甚至词典中。西方语言现代性的框架、概念和术语已经重新定义了中国的语言,所以在做中英翻译时,必须对“ontology”并非是汉语“本体”涵义之情况具有敏感意识。



黑龙江大学王秋教授


      杭州大学辛红娟和黑龙江大学曹威二位教授担任实施《安乐哲比较中西哲学与文化阐释中英对照词典》工作计划,提出参照外文出版局等单位计划编纂的类似字典,从“翻译中国II”工作实践中,最后选定一批中国文化阐释词典词汇。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秋率领由哲学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等单位联合组成翻译团队,是“翻译中国II”项目一支活跃的骨干力量。王秋教授提出加强翻译任务的管理约束机制,要签署协议、设立时间节点、设置校对环节及顺著作权与译者权。一些团队成员提出翻译过程中遇到、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谭延庚提出读者对象究竟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读者问题,认为翻译要更为中国话与简洁易懂。黑龙江大学明晓旭提出,在安乐哲对儒学“礼”的阐释中,引用甲骨文与金文“体”涵义,究竟如何理解安先生对“礼”与“体”关系的阐释。内蒙古大学王惠灵提出安先生对中国哲学阐释中表达的西方“pagan”(异教徒)是什么意思。




“翻译中国II”十五本著作的翻译团队


      此前2017年1月,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启动了《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翻译中国I”:国内当代儒学及中国哲学杰出代表著作翻译计划,是将中国代表性哲学家(包括孔子文化奖获得者)的主要成果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国家发布。这两个“翻译中国”项目(中译英与英译中)互为补充,意在推动国际儒学研究和传播达到新的高度、实现新的跨越。“儒学大家”是山东省儒学领域最高学术称号,安乐哲先生作为首位山东省儒学大家,岗位设在孔子研究院。《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之“翻译中国I”与“翻译中国II”项目,在儒学发源地得到有关机构与孔子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安乐哲 (Roger T.Ames)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大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山世界儒学
+ 详细了解

互动交流

  • 下载专区

  • 企业邮箱

  • 官方微博

  • 一多不分微信

    公众号

  • 一多不分讲堂

    直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