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十届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线上)开幕式暨十周年庆典在京举行
分享:
2020-08-25 发布
2362 人浏览

    2020年821日,2020第十届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线上)开幕式暨十周年庆典在京举行。此次师资班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承办;曲阜尼山圣源书院、江苏省丹阳市中华传统文化学会协办。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前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向培训班十周年发来贺词。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伟,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丹,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安乐哲、牛喜平,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牟钟鉴、王殿卿、张西平、田辰山,江苏省丹阳市传统文化学会理事长沈师源,北京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澳门大学、西雅图大学、洛杉矶罗耀拉大学等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参训学员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张朝意主持。



    刘延东贺词指出:研修班的举办很有意义,10年间为跨文化传播、文明互鉴作出了积极探索,也是国际儒联工作的一个亮点。安乐哲教授热爱中华文化、致力友好交流的情怀和实践令人感动,谨致问候与敬意!愿研修班和有关方面再接再厉,担当起传播传统文化精华、促进文明对话、化解隔阂分歧、增进理解沟通的使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作出新贡献。

丁伟宣读了刘延东贺词并表示,过去的十年,见证了培训班不平凡的成长历程和骄人业绩。在全世界人民怀着必胜的信念英勇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时刻迎来的培训班十年庆典意义非凡,将成为培训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前行的新起点。丁伟衷心祝愿培训班播下的国际友好交流和文明互学互鉴的种子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

    杨丹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向师资班开班致以热烈祝贺!杨丹表示,过去的十年,同时也是国际儒联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入交流合作、硕果累累的十年。安乐哲教授创建的“比较文化语义环境一多不分”传播理论、“走出庐山讲中国”的话语,为儒学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越来越大。杨丹认为,我们今天不仅要为“已知的社会”培养人才,还要为“未知的社会”培养人才。世界必然会变得不同,未来变化必须基于过去的历史和当今的世界。杨丹强调,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刘延东同志莅临北外指导工作讲话要求,担负起新使命、新责任,为世界连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独特贡献。立足新时代,展望新未来,北外将进一步践行好“把世界介绍给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使命、时代使命,做好国际化交流平台、汉学家培训基地、《国际儒学》外文版建设等重要工作。一是充分利用语种优势,进行深入的区域国别研究,构建一个与现有西方知识体系并存的,让中国及时深刻了解多元的、真实的、全面的世界的学术通道,让中国了解世界。二是整合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明确、富有吸引力的介绍中国的知识体系,成为世界认知中国的学术桥梁,让世界及时深刻了解立体的、变化的、可爱的中国,进而接受和欣赏中国。

    安乐哲在致辞讲到,人类一切可用文化资源都可以作为我们的选择并发挥其优势。我们正面临着困扰丛生的“全面危机”,如地球变暖、疫情肆虐、环境恶化等等。人类获得空前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成就,也于人类社会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政治和社会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安乐哲认为,寻找应对堪称“全面危机”的全球与国家困境必要的文化资源时,需要一种价值观、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根本性改变,需要从一己私利出发的“有限” 游戏,转到虑及加强各种层面关系包括个人、公共、团体和国家这样“无限”游戏上来。儒学价值可作为一种新兴世界文化秩序做出贡献。儒家传统尤其是儒家将“人”视为关系构成的“做人/成仁”思想,会有助于人类解决面临困境所进行的斗争。

    开幕式上,田辰山对师资班十周年进行了总结发言。据悉,师资班举办十年来,共接收了来自世界各国的600多名学员,采用中英两种语言传授文明互鉴视角下的中国思想文化,颇受学员们欢迎。师资班经过多年讲习和研讨实践,摸索出了“阐释为主,翻译为辅,阐释、翻译结合”,原原本本讲述中国思想文化的新颖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促进跨文化传播、跨文明对话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有益启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师资班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向世界各地的学员讲授中华文化,历时10天。



    接下来,参会专家牛喜平、王殿卿、沈师源和冯哲依次发言。

    牛喜平从5个方面谈了对师资班的体会。第一,它体现了安乐哲教授及其团队的人文情怀、儒者情怀,他主张要在中华文化自身的语境下译介中华文化,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第二,在国际儒学传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新的探索。师资班从指导思想和教学组织工作方面都体现了创新思路,既有跨文化交流的视野,又有中西比较哲学的理论方法,有效地调动整合了世界各地从事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资源。第三,破中有立,构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第四,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积极倡导哲学精神。文明交流互鉴就是要打破这些障碍,深入到不同文明内部的思想精神层面,使其产生碰撞、选择、吸收、融合、创新。第五,让世界了解真实的儒学与中华文化的内涵,对未来世界秩序的变革具要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殿卿作为师资班初创的参与者,对师资班开班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表示,通过这项培训,帮助学员了解,用中国的思维和语言,掌握原汁原味的儒家经典内涵,从比较哲学的角度,辨别、清理以往对儒学、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一些误读、误解和误导。这是一项十分科学、严谨、艰辛而超前的探索!它所培训出来的学员、结出的成果,将会在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当中,陆续与长久地展现;它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跨文化传播,培养新时代汉学家,提供思路,开辟溪径,十分宝贵。

    沈师源对师资班第十届开班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沈师源理事长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第一,继续追随安乐哲教授。学习他的文化理念,掌握原汁原味的儒家经典内涵的追随者,把中国故事讲清楚,把中国故事讲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一多不分的中国。第二,继续支持师资班开办。第三,继续履行国际儒联会员义务。我们将继续高举国际儒联文化大旗,构建文化传承丹阳模式。两届师资班在丹阳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寻找到了传统文化在最基层实践的可行方法。

冯哲从《易经》、《中庸》、《道德经》等经典中总结,得出这些无不在讲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总之是一多不分的结论。他表示,惊叹于中国每一部经典,包括经典与经典之间,都内在的存在着一多不分的隐性基因,他们塑造了中国人观待世界的方式,也蕴含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在全球文明互鉴与全球化进程的今天,用一多不分的哲学观诠释中国,进行温和有敬的中西文化比较,可以很清晰看到彼此差异,进而消解疑虑,避免误判。


    最后,往届学员Joanna Crosby、暴华英、Hector分享了他们参加师资班的体会。

    Joanna Crosby作为师资班的首届学员,她回顾了参加首届师资班后,这十年对她生活的改变。她详细的谈了哲学的开始和发展过程,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表示,期待有那么一天,哲学变成全世界的追求,不是欧美式意义上的哲学方法,而是比较哲学的方法,最终我们能够把西方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暴华英参加了2018年的师资班培训,她谈了师资班带给她的启迪。首先,她认为“一多不分”确实深刻准确的描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也就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其次,她指出,中华文化既包括延续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还包括现当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形成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认同。最后,她表示师资班意义重大,它用世界听懂的语言将向世界阐释中国,让世界理解中国,让我们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寻找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创建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

    Hector是上届师资班的学员,他从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一多不分”所包含的深刻智慧。

    由此,2020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线上)开幕式暨十周年庆典圆满结束。

安乐哲 (Roger T.Ames)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大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山世界儒学
+ 详细了解

互动交流

  • 下载专区

  • 企业邮箱

  • 官方微博

  • 一多不分微信

    公众号

  • 一多不分讲堂

    直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