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
分享:


一、项目介绍
      今天中国面临对外讲述中华文化、意愿、价值和行为必须选择恰当语言、话语问题。这一问题是伴随近代以来“不对称文化”(即不同宇宙观传统文化的碰撞)现象而来的,如用西方概念标准评量中国文化。在中西文化之间做比量,一直存在一个很成问题作法(尤其是西方学界对中国传统做解读),总是很一种糟糕的不对称诠释,总倾向于按西方假设推定概念,对中国思想传统及社会事物施以“理论化”;这相当于用“鞋拔子”,把中国思想文化硬塞进西方概念框架——让中国文化传统的脚,削足适履地穿西方的小鞋。
      现在世界上很多人不了解中国。一項调查显示:5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崛起带来军事威胁;然而中国并不想称霸世界,只是想要一个和谐共存、相互理解的外部环境。而且其实,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家也没有把中国传统视为严肃哲学,不给她合法的哲学地位。这一切皆可归结于“不对称文化”,中国对自己表述,失去了自己的语言和话语。
      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之界限就是我们世界之界限”。西方迄今对中国思想文化词汇所做阐释而用的西方术语,其语义不属于原本汉语词汇的宇宙观。所以,做中西之间翻译的或交流的讲述,应起码首先意识到,这项工作面对的是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必须有一种注重阐释的意识警醒;原因是中国语汇与西方人文概念各所传达的世界观相去甚远,西方概念是难以做到表述中国思想文化语汇意义的。
      今天要提出:“克服缺乏对中西宇宙论差异认识导致的误用西方语言、话语后果”问题;要把中国思想文化尽可能讲述得原原本本,让她成为世界(尤其西方人们)能够理解的东西,必须首先使她从西方理论语境脱离,返回自己本来中国的语义环境去,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简言之,就是中西互鉴:第一步,在比照西方下让中国思想文化显示自己的“体”;第二步再把它放到与其他传统的对话位置。
      经过自2011至2017连续七年举办中华文化的跨文化讲习、研讨实践,我们可以有信心地表示:中国找到她可以建设为讲述自己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了!它就是:以阐释为新途径,围绕中西宇宙观传统根本差异的比照,通过彼此语汇不同语义环境,精辟阐释西方概念标准与理论框架的“一多二元”语义环境与中国宇宙观传统特质的“一多不分”语义环境,放下“附会式”话语,用“一多不分”话语,讲中国“一多不分”的故事。
      “一多二元”和“一多不分”是什么?自古希腊至今“一多二元”的“一”是上帝式的唯一本源概念;“一”是主宰性的,“多”是由上帝创造的一切独立个体万物;“二元”表示“一”与“多”之间以及“多”个体之间对立的关系;“一”决定宇宙的秩序。中华文华的“一”和“多”是另外一回事;“一多不分”的“一”(“道”或“理”)是自然宇宙社会万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通、互变、互系的浑然“一体”;“一”不是外在性而是内在于“多”(万物)中的,“一与多”是互含、不二和“不分”的;因此称“一多不分”。西方要了解中国文化,需懂中国是“一多不分”故事,中国要了解西方文化,须懂它是“一多二元”故事。彼此有效的交流沟通,在于避免中西简单附会导致的误解,须是“一多二元”与“一多不分”两个语义环境互鉴阐释的话语体系;用它看问题、讲问题。”
      “一多不分、一多二元”八个字,是精炼比较中西思想文化阐释话语框架结构,“一多不分”是整个中国故事的根本内在结构,也是对它讲述的话语体系。这一中华文化叙事来自1)中华民族看待天地自然宇宙万物的传统是“一多不分”;2)认识事物的方法是“一多不分”;3)作为思维的方式,也是“一多不分”;4)中华民族的崇尚(所谓“价值观”)是尊重一切事物的“一多不分”;5)对以上起到承载作用,中华民族创造发展的文字语言是“一多不分”结构。“一多不分”是与“一多二元”特质的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互鉴阐释而来,它确凿显示:中国故事皆可称为“一多不分”故事,由“一多不分”话语讲述;中国特点突出的好故事,都是“一多不分”故事,都必须是“一多不分”结构话语的叙事。
      “2017 年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与过去六年每年举办的中华文化跨文化阐释培训项目一样,专为对在中西互鉴视野中学习、理解和阐释讲述中国思想传统、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历史等问题感兴趣的各行各业人士设计。我们欢迎对中华文化具有热忱之心和具备一定英语听说能力的学员报名。对于外国学员,要求对中国文化和经典文献有基本了解。讲习班将开设初级、中级汉语课程,便于外国学员尽快进入在中国环境与中国学员及一般人的交流状态。讲习班将接收外国学员、中国学员各20 名,从比较中西文化阐释的角度,开展中国经典文献教学,提高学员运用中西互鉴方法,向世界讲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知识。讲习班将选择《论语》、《道德经》等重要经典,以中西语言结构差别实行细节讲解分析,以利非中华文化宇宙观与思维方法人士的理解。
      整个讲习班过程中,将对如“自由”、“人权”、“平等”、“民主”、“普世”、“个人主义””仁”、“义”、“礼”、“伦理”、“逻各斯”、“本体”等数百现代文化概念或词汇的迄今为止被误读翻译或不对称文化扭曲意义,实行对其简单附会式话语剖析,并以“一多不分”阐释出它互鉴途径新视角的恰当语义。此外还对诸如“怎样恰当表述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中国是否需要西方那种的启蒙”、“世界上有普世价值吗”、“中华文化是闭关自守文化吗”、“中国思想传统不是‘哲学’吗”等失去话语、以西方”一多二元”简单附会式解读的大量问题进行“一多不分”的重新解释。 
      两周时间的“中华文化跨文化讲习班”担任主讲的是著名比较中西哲学家、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博古睿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孔子研究院“儒学大家”安乐哲先生;教学团队成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田辰山、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王蓉蓉、澳门大学汉斯▪穆勒。两周时间将围绕“什么是‘一多不分’”, “为什么中国是‘一多不分’的故事”与用“一多不分话语讲中国一多不分故事”,在座谈讨论与实验试讲、贯串解读经典、当代问题评论、专题讲座、文化体验活动及实地考察等丰富的学习中华文化过程中度过。


二、主办、协办、承办单位简介


主办单位:
中国孔子研究院
      中国孔子研究院(Chinese Confucius Insititute)是国务院1996年批准设立的研究孔子及儒学的专门机构,坐落于东方圣城曲阜,占地150亩,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由中国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主持设计,承担学术研究与交流、博物展览、文献收藏、孔子及儒学研究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职能,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
      孔子研究院建设过程中,中国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给予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2013年11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孔子研究院并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孔子研究院的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孔子研究院要“讲好中国故事,在儒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从2007年开始,由国家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孔子研究院连续成功组织承办了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和六届“孔子文化奖”推选活动,凝聚世界儒学研究专家智慧,集结全球儒学研究最新成果,对世界儒学研究领域产生巨大影响。2014年,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在孔子研究院设立“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成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目前,孔子研究院共拥有山东省儒学大家(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一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三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一人,济宁市学者七人,初步形成了十二个高端学术研究团队,对全院科研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协办单位:
博古睿研究院
      博古睿研究院是一个独立的无党派智库,2010年成立于美国洛杉矶。研究院旨在重塑社会和政治思想。研究院设立之初侧重改善政治管理系统。随着诸多项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欧洲和中国的顺利实施,研究院于2015年9月设立了哲学文化中心。新的中心将研究院的研究范围从政治管理拓展到了促进东西方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博古睿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将各个文化学科中最顶尖的学者和最权威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来探讨从全球化管理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面前对人性的思考等我们时代最根本的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目前学校开设67种外国语课程、专业78个,覆盖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五个学科。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278人,来自46个国家的外籍教师142人。普通本科在校生4814人,研究生223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92人、硕士研究生1840人),外国留学生1354人。学校与世界上88个国家和地区的281所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承办了21所海外孔子学院,位于亚、欧、美17个国家。
      在74年办学历程中,北京外国语大学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形成“外、特、精”的办学理念和“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成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仅以外交部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1000多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东西方中心、夏威夷大学亚洲研究发展项目
      亚洲研究发展项目是东西方中心和夏威夷大学举办的全国参与合作项目,宗旨是加强美国学院与大学亚洲课程知识与教学;主要做法是加大对师资培训力度,满足教师队伍和学校对于增加本科课程中亚洲教学内容的需求。
夏威夷大学是一所主校园拥有23000多学生与2200教师队伍的研究型大学。其中有300多名教师为亚洲领域专家;学校每年开设600多与亚洲相关课程。夏大中国研究中心拥有45名全职师资,为全美最大中国研究资源中心。夏威夷大学拥有的中国研究资料为全国最优秀,包括大量音像资料。

承办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
      东西方关系是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东方和西方应采取什么文化战略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这对中华民族乃至全球人类生存、文明发展和未来前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开展学术研究和探索。
      “东西方关系中心”成立于2008年,原以国际关系学院为依托,任务是:1)推动对东西方文化和关系的学术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2)向公众提供有关东西方关系方面的普及知识,提高公众在全球化形势下与其他文明广泛接触、交流的意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自信和自强的意识;3)推动与国外相关学术机构和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化形势下及后现代时期各文明的对话。“东西方关系中心”借鉴郝维、安乐哲文化比较学派方法论。郝大维、安乐哲是西方三十年代崛起的东西方文化比较学派在今天的重要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学术独到,分析准确、客观,独树一帜,有广泛影响。其对东西方关系文化课题研究的借鉴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东西方关系中心”为民间倾向学术研究机构。其运行操作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策略,努力获得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中心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办讲座,举办东西方外交及文化问题国际研讨会。中心计划在条件具备情况下,策划东西方文明、文化及外交问题的比较性电视文献片脚本的撰写及拍摄工作,为教学、科研及公众宣传教育服务。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要求,以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文化部外联局、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为核心参与单位,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故宫研究院、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家多语种影视译制基地、中国日报、中国—东盟中心等为主要协同单位,在中联部、中宣部、外交部、文化部、商务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立足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实施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急需,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自身在外语尤其是非通用语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华文化研究、海外汉学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汉语国际推广、国际交流与对话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利用高校作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身份优势,积极创建中国文化走出去新模式。坚持中国情怀,国际表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思维、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引导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阐释清楚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现实基础、基本国情和发展道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
      北京外国语大学从2005年开始参与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受国家汉办委托,到目前为止,已与17个国家的高校和机构合作,承办了21所海外孔子学院,位列国内高校之首。北京外国语大学以“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为自身的双重使命,致力于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阔平台,积极参与国家汉办倡导的各类项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成立于2007年5月,是中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孔子学院专门管理机构。工作职能包括:日常联络与协调、规章制度制定与实施、人员培训与选派、信息搜集与整理、项目策划与运作、办学模式研讨与政策调研、危机处理与解决等。孔子学院工作处成立7年来,已陆续为各孔子学院选派了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和志愿者500余人;为各孔子学院提供了交流研讨、增进友谊、建立合作、共同进步的机会。


二、  主讲学者简介


安乐哲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博古睿研究员、孔子研究院特聘“儒学大家”杰出的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原夏威夷大学教授。他创立中西方思想文化结构性比较阐释方法。曾担任《东西方哲学》《国际中国书评》主编。其部分著作(中国哲学文化典籍阐释研究):《通过孔子而思》(1987)、《预见中国:对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思索与叙述》(1995)、《汉文化的思索:自我,真理,与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超越》(1998)及《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与中国民主之希望》(1999),以上著作皆与郝大维合作。最近发表的著作为《儒家角色伦理学》(2011)。他曾发表的著作还包括翻译孙武的《孙子兵法》(1993)、孙膑的《孙子兵法》(1996)[与刘殿爵合作]、《论语》(1998)和《孝经》(皆与罗思文合作)、《中庸》(2011)、《道德经》(2003)[与郝大维合作]。他的所有著作几乎皆译为中文在中国出版,包括他用英文翻译的中国哲学典籍,又被翻译为中文。他目前正在编纂Blackwell出版公司签约的《中国哲学资料读本》。他还积极撰写文稿,倡导美国实验主义与中国儒学之间的对话。


田辰山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文教专家、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核心团队成员。田辰山教授曾先后获得美国夏威夷大学政治学硕士、哲学硕士、政治学博士学位,从师著名美国比较哲学家安乐哲与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成中英。旅居美国近20 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从事美中交流和研究工作。学术领域为中西政治哲学、东西方比较思想文化研究。代表文章为:《中国的互系性思维:“通变”》、《在解读辩证唯物主义之中的中国通变思想》、《关于儒家思想与现代科技问题》、《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交流》等。2001 年,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再阐释”荣获全美政治学会议最佳论文奖。他创立了中国“通变”式思维与西方二元对立式思维的比较理论。代表著作为《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Chinese Dialectics:From Yijing to Marxism)。该书于2008 年被译为中文,并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在第13 届世界易经大会获得著作金奖。田辰山教授所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西方政治哲学、中国政府和政治、比较中美外交政策、美国政治、中国哲学、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媒体与政治、比较中西方哲学、中国现代史等。


王蓉蓉


      王蓉蓉博士为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哲学教授亚太研究主任,中山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于教授课程包含东西方哲学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哲学经典选读、道家的身心观、法国哲学家的身心观、身体的思维与美国电影 、阴阳:理论与实践、比较伦理学、儒家思想:同善与人生、中国哲学、中国思想与文化、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家、当代伦理问题等。王蓉蓉博士出版著作包括:《阴阳与中国思想文化》剑桥大学出版社,2012;《内丹:自我,社会与追求不朽》 Three Pines Press, 2009;《全球化处境中的中国哲学》 纽约大学出版社,2004;《从先秦到宋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女性形象》Hackett,2003;《理性与洞见:东西方对伦理智慧的追求》1996, 第二版 2002, 已译为中文,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各种英文学术杂志上发诸多文章。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Hans-Georg Moeller),德国人,是当代一位活跃的汉学家,师从德国波恩学派大师罗尔夫-特劳策特尔(Rolf Trauzettel),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曾任教于加拿大克鲁克大学哲学系和爱尔兰国立考克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Cork)哲学系教授。现任澳门大学哲学系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比较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主要著作有:《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Laotse:Tao Te King:Nach den Seidentexten von Mawangdui,1995年德文版)、《解释道家:从庄周梦蝶到鱼网寓言》(Daoism Explained:From the Dream of the Butterfly to the FishnetAllegory,2004年英文版)、《解释卢曼:从灵魂到体系》(Luhmann Exptained:From Souls to Systems,2006年英文版)以及《道德之愚》(The Moral Fool,2009年英文版),2010年人民出版社《道德经》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Daodejing)等。汉斯•穆勒教授对汉学有着精深的研究,他曾在复旦大学读过文学和哲学,他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写的分别是关于荀子和冯友兰。他还将老子的《道德经》由德文译成英文,即将出版。关于道家与当代哲学,穆勒的主要观点是,中西哲学显然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意义系统,它们有着巨大的差异。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中西哲学在某些思想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且这种相似可以是跨越时空的。比如,道家思想至少在两个方面与当代哲学即后现代哲学的主张相关联。道家的这些思想,不仅有助于克服西方传统哲学中那些不适合后现代世界的理论模式,而且为当代哲学思想提供了合理的论证和有益的资源。


四、课程须知

时间:2017年7月1日至16日; 
地点:中国孔子研究院(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大成路9号) 
报到:本人携有效证件于2017年7月1日于报到
(报到地点详见录取通知) 
预读材料:《孔子文华奖学术精粹•安乐哲卷》;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论文教材》(田辰山著) 
请假事宜:学员一般不得缺席或请假; 
结业要求:一篇中文5000字以上或英文15页以上与“中西互鉴视野中华文化走出去”题目相关论文; 
英语授课;择优录取学员,条件为具备一定英语能力、热爱中国文化;学者、对外文化工作者、英语翻译学者或从事文化英语翻译工作者;根据具体情况会适当安排课上的同声传译和课下辅导。


五、课表



六、课堂形式(同声传译)



七、活动安排(户外实践)



活动安排(文化体验)


冠礼                         围棋


唐密茶道                        太极


八、住在孔圣之地



在两周的课程中,
学生和教师将有大部分时间
一起宁静的孔子研究院。
这里为你提供四星级酒店服务, 
让你在学习之余有舒适的住宿
体验。




九、报名须知
(1)学员对象及名额:
1、正在或有志于从事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与教学的高等院校青年教师;
2、正在或有志于从事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与教学的高等院校在读学生;
3、正在或有志从事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传播事业政府或民间机构的工作人员;
4、正在或有志于从事国际文化、经济等多领域交流工作的人员;
5、正在或有志于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
6、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感兴趣的社会人士;
7、名额:国内、国际学员各20名;根据收到申请材料日期先后录取。
(2)学制及课程时间:
学制:2周;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全日制集中授课;
时间:2017年7月1日-16日;
报名截止期:2017年6月15日;报到入学日期:2017年7月1日。
(3)申请材料:
1. 兴趣陈述(500-1000字;描述对此项目感兴趣原因、期待如何可从该项目获益等);
2. 个人简历;
3. 两张护照格式照片;
4. 报名申请表格;
(4)收费标准:
1. 国内学员:免学费;食宿费、中国境内交通费及活动费共5000元人民币;
2. 国外学员:3000美元(含封闭课程产生学费、食宿、北京-曲阜交通等费用);
3. 国内、国外学员(尤其研究生)提出申请,按照情况考虑,可领取金额不等助学金。
4. 报名费:国外学员100美元;国内学员人民币200元。
 (5)网络报名:  
报名申请参加“2017年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跨文化讲习班”,可电话或电邮联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履行报名手续。完成报名手续,须提交以下材料:
1) 报名申请表格 (可从网站下载及通过电邮向东西方关系中心索要); 
2) 陈述; 
3) 个人简历; 
4) 两张护照格式照片
完成缴费后,请将缴费证明以及上面要求材料发到下面地址:
电子邮箱:1185123257@qq.com 
(6)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
邮编:100089 
电话:+86 (0) 10 8881 6235 
邮箱:1185123257@qq.com 
联系人:孙智慧

安乐哲 (Roger T.Ames)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大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山世界儒学
+ 详细了解

互动交流

  • 下载专区

  • 企业邮箱

  • 官方微博

  • 一多不分微信

    公众号

  • 一多不分讲堂

    直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