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国I

一.项目缘起 自习近平主席访问曲阜以来,传统文化成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迎来了研究的春天,相关著作层出不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学者注重国外汉学家的各种著作的翻译,以期丰富我国对于儒家文化的研究。同时,也可以扩展我国研究的视角,拓宽研究的领域,同时可以更好地与西方学术界进行交流。一直以来,这都是我国学术界的基本思路,也是五四以来,用西方学术体系研究我国传统文化这一研究方式的延续。但时至今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了解西方,将目光局限于将西方的研究成果翻译引进到我国学术界,而是要将自身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明的交流不能是单方向,我们不仅是要引进交流,还要传播出去。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和最持久的文化传统之一,中国和中国文化,尚未充分地被世界所了解。当我们走进任意一个欧洲或美国的书店或图书馆,就会发现,即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学术著作,其译作在这里依然寥寥无几。 因此,为了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尤其是现在正处于崛起中的中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为不断变化的世界文化秩序提供一份独特而宝贵的资源,以安乐哲教授为首的“儒学大家”团队,愿意担负起这一使命,组织一批对中西文化均有深入了解的青年学术精英,对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研究专家的代表性著作进行翻译。这些专家,以一些由山东省政府和文化部颁发的“孔子文化奖”得主著作为始点,扩及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他们的代表作,最能体现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水平,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最好窗口。 二.项目愿景 本项目之所以要将我国重要的研究者的著作翻译成英文,不仅是为了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展示我国当下的学术研究状态,更是因为长期以来,中文学术著作的翻译缺乏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译作之中存在着大量的曲解与误读。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更起不到确立我国在世界文化之林正面形象的作用。基于这种初衷和愿望,本项目组织了英语水平较高,又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具备中西文化比较视野的翻译人员,统一翻译所选著作。期望能够形成一个高质量的翻译系列,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详细]
一、活动名称 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翻译中国”国际会议 二、举办单位 主办:济宁市人才工作办公室 孔子研究院 承办:孔子研究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乐哲儒学大家学术团队 三、活动时间 2017年1月19日—22日 四、活动地点 孔子研究院儒学会堂第一会议室
+[详细]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在曲阜孔子研究院主持召开了一场学术会议——“翻译中国”项目的第二场会议。

而两个月前召开的首次会议标志着安乐哲“国内当代儒学及中国哲学杰出代表著作”翻译计划项目即“翻译中国”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意味着安乐哲受骋为“儒学大家”后,他的工作全面展开。

2017-10-31 发布512 人浏览

翻译中国Ⅱ

“安乐哲儒学大家”《翻译中国》项目I:国内当代儒学与中国哲学杰出代表著作(中译英)已于2017年1月19、20、21三天在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举行启动仪式。本项目为“安乐哲儒学大家”《翻译中国》项目II:“重新翻译安乐哲、罗斯文等比较哲学与儒学著作(英译中)”。安乐哲、罗思文是两位在国际学术界比较中西哲学阐释学领域久负盛名的领军人物,他们以比较哲学阐释方法,开辟新视野,纠正百年来以西方哲学文化为优越的不对称解读中国思想文化、改善误解、消除隔阂、增进相互理解方面做出的卓越工作,是具有重大文化意义的贡献。他们的大部分著作过去已被译为中文出版。遗憾的是,他们著作现有中文译本由于比较哲学专业视角欠缺等原因,存在错讹过多与艰涩难懂问题,给中文读者带来阅读困难。此次重新翻译出版安乐哲、罗思文比较哲学与儒学著作,目的正在于着力提高两位学者著作中文译本的可读性,便于中文读者理解安乐哲、罗思文等人的比较中西哲学阐释方法,学习到中国思想传统在中西比较哲学阐释视域是怎样更为恰当的形象。这对于建设中华思想传统跨文化讲述的新话语常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此次重新翻译与重新出版工作拟采取由具有比较中西哲学背景学者担任翻译,采取编译法,立足于与西方互鉴比照的阐释中国思想与文化。
+[详细]
1)本项目将于2017年3月8至12日(周三至周日)以工作坊形式启动。启动之前请参加工作坊译者先行完成对自己负责书稿“绪论”及“第一章”中文译文,待工作坊期间结合有关讲座精神进行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2)工作坊期间安乐哲教授将为译者举行四次讲座,题目为: i)什么是负责的中西比较哲学文化阐释; ii)译者必须懂得的中西“文化语义环境”(Interpretive Contexts); iii)译者必须小心的中西哲学传统基本词汇(two vocabularies); iv)近现代以来中西思想哲学不对称的阐释与传播; 3)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及中国孔子研究院《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核心团队成员田辰山教授将为译者举行两次讲座,题目包括: i)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为什么不是简单翻译; ii)“一多二分”比照“一多不分”的阐释为主、译本为辅方法:安乐哲模式; iii)安乐哲、罗思文著作重译案例讨论; 4)翻译工作坊参考资料为:1)《安乐哲学术思想精粹》(田辰山编选);2)《儒家角色伦理学》(中文译本);3)其他材料。其中包括两位学者著作中译词汇及较好译本。 5)工作坊初步拟定为(2017年3月8日至12日)五天,地点于山东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届时译者及学员将有机会会见原英文著作作者、国际比较中西哲学领军者、中国孔子研究院“儒学大家”安乐哲先生共襄盛事。
+[详细]

安乐哲:儒学大家“翻译中国”

2017年3月9日,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在曲阜孔子研究院主持召开了一场学术会议——“翻译中国”项目的第二场会议。   而两个月前召开的首次会议标志着安乐哲“国内当代儒学及中国哲学杰出代表著作”翻译计划项目即“翻译中国”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意味着安乐哲受骋为“儒学大家”后,他的工作全面展开。

2018-05-21 发布680 人浏览

建立儒家时代电视台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民众对主流媒体越来越不满,因为媒体关于食物和药品、金融和经济以及国际事务的报道的可信度越来越低。这导致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新的潮流——“俄国时代”。“俄国时代”作为可靠的信息源,响应私人企业的利益而不断壮大,通过缩小关注的范围和缩短关注的时间,决定了主流媒体的特征。美国的主流媒体对西方“普世价值”的宣传有时也会变得具有误导性和攻击性,尤其是当这些宣传有助于动摇美国不喜欢的国家的政府的时候。 “儒学时代”是另外一种全年无休的英语或其他语言的新闻来源。在曾经占主导地位的英美经济相对受挫的情况下,“儒学时代”阐释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之所以成功的历史文化基础,关注和平与发展,这无疑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儒学时代”传达的理念有助于启发西方政府采取一种更具建设性及和平导向的政策,来帮助他们摆脱目前陷入的无数细琐和无法取胜的斗争循环中,终止由此带来的资源的急速消耗。 “儒学时代”通过分享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财富,致力于消除国际社会上的成见和误解,从而遏制当今诸多错误观念的产生。然而,成立这样一个机构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艰辛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投入十足的精力,还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外交见解。无论是当今的国际事件,还是世界的发展,都显示了建立这一机构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此外,“儒学时代”还能创造一个更为均衡和睿智的国际交流视点,促使有公信力的权威在历史和经典智慧的熏陶下明辨是非,在短时间就能揭穿那些弥天大谎。
+[详细]
“儒学时代”将探讨和解释中国经典著作传播的深远影响,运用“儒学共识”来评论国际社会的发展。而“儒学共识”则是在经济发展十分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理念。 “儒学时代”的项目将会以强劲却富有策略的方式推进,探讨的事务涉及到各领域的方方面面,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 研究当代亚洲经济提高产能和取得成功的文化基础 对比研究东西方教育的宗旨和实践 研究当代政治发展和政治互动 研究保护和振兴地区传统文化的世界性价值 传统文化的评价以及个别地区食物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比较研究中西方医疗和科学文化 比较研究中西方有机化学农业 对比研究东西方的思想文化——柏拉图和儒学 分析西方媒体对中国固有的误解与成见 分析推进金砖国家开发银行(BRICS Bank),上海合作组织(SCO)及欧亚贸易(Eurasian Trade)进行的动机 研究一个多极化世界秩序的出现 研究儒家传统思想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变化 研究两个世纪以来英美带来的世界性创新的遗产 研究儒学机构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等时事问题 研究英美国家的衰败及经济困境 研究儒家共识社区杰出的教育理念 研究英美社区系统性腐败的形式 研究中国在提供新的世界公共物品上做出的贡献 此项目将采取新闻、分析、评论、采访及其他多种形式,站在当地人或接近于当地人的视角上,使用当地人的语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此项目将会采访许多权威人士,他们的观点与评论往往与“儒学时代”的利益息息相关,有时还会采取讨论会的形式探讨时下的争议性问题。 鉴于“儒学时代”这一项目即将设立,“儒学时代”将尽可能搜集来自最广泛权威人士的评论和分析,争取各种观点能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交流和讨论,但也不排除会有一些狭隘的专家意见。
+[详细]

跨文化阐释中华文化大型文献教育片

1.误解: 这是为什么? 在“政党”概念上的误解 “中国威胁论”与文化误读的关系 在“人权”概念上的误解 “对不起”是道歉吗?——语言沟通的困难 “10”和 “十”的文化差别 中国没有西方那种“人治” 2.世界是从哪里来的(宇宙观) 3.二元对立思维与互系性思维 (思维方式) 4.思维方式与文明的分野(思想传统差异) 文艺复兴,启蒙,资本主义;韩德强:中国的资本主义 5.对不起与“we are sorry”(语言沟通的困难) 6.思维差异意味着什么?(采取什么文化战略) (每分钟250字,每集7500字)
+[详细]
1.误解: 这是为什么? 在“政党”概念上的误解 “中国威胁论”与文化误读的关系 在“人权”概念上的误解 “对不起”是道歉吗?——语言沟通的困难 “10”和 “十”的文化差别 中国没有西方那种“人治” 2.世界是从哪里来的(宇宙观) 3.二元对立思维与互系性思维 (思维方式) 4.思维方式与文明的分野(思想传统差异) 文艺复兴,启蒙,资本主义;韩德强:中国的资本主义 5.对不起与“we are sorry”(语言沟通的困难) 6.思维差异意味着什么?(采取什么文化战略) (每分钟250字,每集7500字)
+[详细]

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儒学与中华文化跨文化大型文献片”磋商会举行

2017年1月19日,孔子研究院山东省儒学大家安乐哲教授,儒学大家团队核心成员田辰山教授、谷文国博士,博古睿研究院中国负责人李潇娇女士,山东大学电视台台长李欣,大众日报社高级编辑于岸青,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等在孔子研究院举行会议,围绕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儒学与中华文化跨文化大型文献片”的拍摄计划进行了磋商。 

2017-11-02 发布276 人浏览

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儒学与中华文化跨文化大型文献片”磋商会举行

 2017年1月19日,孔子研究院山东省儒学大家安乐哲教授,儒学大家团队核心成员田辰山教授、谷文国博士,博古睿研究院中国负责人李潇娇女士,山东大学电视台台长李欣,大众日报社高级编辑于岸青,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等在孔子研究院举行会议,围绕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儒学与中华文化跨文化大型文献片”的拍摄计划进行了磋商。

2017-10-31 发布161 人浏览

中国走向世界丛书

编辑出版“中国走向世界丛书”计划。儒学及中国思想文化的跨文化阐释,在比较中西语义环境的阐释学研究中,已经产生一个以比较中西哲学文化阐释学的独特话语体系。它是一个在中国与西方思想传统的宇宙观、认识方法、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语言的不同结构比照叙述的话语体系。用上述比照阐释话语体系编纂一套《中国走向世界丛书》,第一批为《古今西方二十四位思想家》、《比较中美政府政治》、《比较中美外交政策》、《中西互鉴视野的中国哲学思想概论》、《比较中美媒体与政治》五种。
+[详细]

中华文化与传播教材编写项目

一、项目缘起: 自2007年以来,有80多所高校先后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每年招收学生数千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编制了培养方案,确定5门必修与若干选修课。必修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中华文化与传播”与“跨文化交际”。 其中“中华文化与传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既涉及什么才是传播内容,也涉及传播方法。这门课程内容超出知识性,具备思想(反思)性,着眼于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和跨文化能力,所以具有高端性,影响着其他课程性质与质量,地位很重要。但是从几年培养效果来看,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并不理想。这门课程是否需要引入一些哲学视角?不同思想文化比较方法是否才是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否需要在这个前提之下,融合中文、传播、跨文化交际、中西语言结构比较等学科知识?这是值得进行深入探讨与实验的重要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现在设在文学院或中文系,多数培养单位缺乏现成讲授这门课程合格教师,更无通用教材与课程标准,教学质量令人堪忧。尽快编写通用《中华文化与传播》教材,是一项非常紧迫任务。 二、教材理论根据: “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教材必须基于强有力理论建构根据。为什么选择安乐哲的中西比较哲学阐释方法论?理由是:安乐哲、郝大维是西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崛起的东西方比较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阐释特点是宏观整体的比较哲学视野,它的分析独到、准确、客观,是迄今其他学术视角所不及的。郝、安比较哲学阐释的数十年研究成果,准确指出东西思想文化的传统差异,根植于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语言深层结构的不同。把握住深层结构不同,东西传统的社会生活、人文行为、文化习俗、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等领域,都能显现较为切实可比性,可使人们获得深层理解,给予恰当解释。 郝、安比较哲学阐释学在欧洲和美国有很大影响。郝大维已经过世,安乐哲一直活跃在欧洲、美国和中国学术界。爱尔兰国立考克大学教授穆勒在2013年师资班讲课时指出,新儒家似乎在中国很有影响,但对西方影响微乎其微。儒学及中华文化在西方被接受,安乐哲、罗思文功劳很大。他们讲述中华文化,给西方一个颇具信服力的文化复合体印象。“角色伦理”已成西方学术界空前未有的新词。它反对以西方概念讲述中国造成曲解的老做法。它不以西方概念为“高深”,成功将儒学及中华文化“角色伦理”阐释为“中国人的生活”,使它成为全球性被接受的道理。 根据安乐哲比较哲学阐释方法论,解决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关键在于找到适当话语。问题中西话语具有各自结构,不了解各自话语结构,就找不到有效沟通途径,这是近代以来一直未解决的问题。不了解各自话语结构,也就不能了解各自世界观与思维方式结构,不能了解东西传统各自讲述的两个大故事。因此,比较哲学阐释方法是帮助了解东西传统各自讲述的两个大故事,听懂了两个大故事,就弄懂了各自世界观、认识世界方法、思维方法和价值观,也继而弄懂了这几项文化内容是如何根植在话语结构中的。东西文化皆是如此,都各有一个特殊结构,从头到脚,将自己独具特性的宇宙观、认识方法、思维方法、价值观、语言话语贯穿在一起。因此,搞懂各自话语结构,了解什么是比较视角的适当话语,就等于弄懂了怎样在东西两大故事之间交流,找到进行有效沟通及把中华文化讲述、传播出去的途径。 三、深入浅出的比较阐释方法论: “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教材强有力的理论根据有以下三点: 1)西方传统自古希腊一直延续至今,讲述一个围绕以“一神”或“绝对真理”为前提的意识文化大故事;中华传统自古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讲述一个围绕“道”或“万物”间内在联系的哲学文化大故事; 2)“一神”或“绝对真理”的大前提造成西方强势的“超绝主义”(即一切话语在深层都有“一神”或“唯一真理”的潜在含义)与“二元主义”(即一切话语在深层都有“独立个体”间“对立、冲突”的潜在含义);而“道”或“内在联系”的中国哲学,恰恰没有“超绝主义”和“二元主义”; 3)因此,西方传统结构可概括为“一多二分”;“一”即“一神”或“唯一真理”,“多”即“独立个体”,“二分”即“一”与“多”或众多“独立个体”之间,都是“对立、冲突”或单向线性的“甲主宰乙”关系;中华传统结构概括为“一多不分”;“一”即“道”或“内在联系”或“浑然而一”,“多”即“互系不分”万物,“一”与“万物”或“万物”之间,都是“互存”关系。 这三条乍听起来,似乎抽象、深奥、难懂,而一旦去解释实例,它们就立即变得浅显易懂、豁然明了。 比如,最为日常性词汇“大家”,对称英语是“everyone或everybody”(硬译是“每个一”或“每个体”)。对此进行比较哲学阐释分析会发现,两者语义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将二者作为对称意思理解,说英语母语人以为“大家”即“everyone或everybody”,而中国人以为“everyone或everybody”即“大家”,事实上在比较哲学语言结构上,这样语义对称理解本是双向误解。“everyone或everybody”本义是“不可分个体性”(individuality),作为语言或话语,它下意识地隐含“一多二分”结构世界观;世界由“独立个体”构成,“个体”是“二分”状态;人作为“个体”性、“独立”性,其价值观也隐含着。 而汉语世界表达“较多个人”为“大家”,是一个“一多不分”世界观;“大家”表述人与人的“相系不分”,是自古以来世界观、认识方法、思维方式、价值观结构;它没有“everyone或everybody”深层隐含的超绝主义与二元主义。文化意义往往来自这样的下意识,不同文化的人在这种下意识阻绝之下,在内心思维上是分别处在不同两个世界中的。 还比如,今天最时髦政治概念“人权”,对称英语是“human rights”(硬译是“人没有错的行为”)。在比较哲学阐释中分析,两者语义本来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将二者对称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认为“人权”即“human rights”,而中国人认为“human rights”即“人权”,而事实上,这样对称理解又是双向误解。“human rights”本义是“上帝说人的行为没有错”,而且“人”是“个体、独立”的(individuality)。这样“human rights”这一概念,是以“一己主义”和“上帝”信仰作为先决条件的。作为语言或话语,它显然是“一多二分”结构世界观,是明显建立在人作为“个体”性、“独立”性价值观上的。 而汉语“人权”,在结构上是“一多不分”世界观;“人”表述的是“相系不分”的“人”,这是中华传统自古以对世界的认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是“本质不变性”“个体、独立”的人,它没有“human beings”(“人类”)深层隐含结构的超绝主义与二元主义。“权”也不是什么“上帝说人的行为没有错”,而是对人群获益全面考虑。很明显“人权”与“human rights”文化意义来自下意识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结构,把中国人与英语为母语的人,阻绝在内心思维上分别处在的不同两个世界中。所以,不去弄懂这两种不同话语结构,就以“人权”(“human rights”)概念讲述中国政治的现象,必然会导致混乱和误解的。 以上两个实例的比较阐释分析,使“一多二分”与“一多不分”方法论变得浅显易懂。实例阐释说明,对各自话语结构的了解,使比较视角话语成为适当话语,在东西两大故事之间交流,能让不同文化人容易听懂了,沟通就有效了,讲述和传播中华文化基本的话语途径就有了。 四、教材设计基本理念: 1)教材理念要体现:提高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需突出观点:为解决提高跨文化能力,比较哲学文化视角和方法论的必要性;目前国际汉语教学欠缺、学生需要一种比较哲学文化视角;迄今教材多为知识性,现在补充思想性、反思性。 2)对于“什么是中华文化”,或者说,要跨文化“传播出去的中华文化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对教材编写项目来说,是有确定答案,已经解决的问题。中华文化,说到底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而成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信仰价值和方块字汉语,其间自始至终贯穿的“一多不分”结构。即:天地人互系不分是中华文化核心理念,是民族精神内涵,是哲学文化精髓,是最终信仰价值,是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其他一切都是浅层次文化,都最终围绕“一多不分”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信仰价值和汉语话语结构。这个确定结论,来自与西方哲学文化进行结构比较的结果。它具有整体性、确切性,是对文化现象阐释的域境,成为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话语建立的基础。一切中华文化现象,都必然以它为总源得以解释、说明。“一多不分”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信仰价值和汉语话语结构作为中华文化总源,是编写“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教材的共识前提。教材第一部分将交代这一中华文化总源,分别讲述它五大文化范畴,同时以儒释道传统思想做案例性支撑,在此过程中打通儒释道界限。中华文化是“和”文化,跨文化就是去“和”文化,是把中华文化“和”出去。“和”是一多不分状态的内涵表述。因此,需胸有成竹地讲中华文化的“一多不分”,进行中西哲学文化结构的比照。“一多不分”讲的不是二元对立,加之只要阐释到位,话语、概念得当,训练有素,对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进行得当、有效而言,是具有高度安全、可靠性的。另外,为达到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化效果,“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教材,也必须有打造和推广新概念的责任。 3)教材编写项目由安乐哲教授主持,田辰山具体负责,编写中英文两种版本的一套“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教材。中英文版本内容一样,但符合两种语言各自话语叙述结构与习惯。中文版功能为,从中国的视角出发,“如何讲述中华文化”;英文版功能为,从国外的视角出发,侧重“如何理解中国文化”。首先编写中文版。安乐哲指定组织《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教材英文版撰写人员;田辰山等中文版编写组人员参与英文撰写工作。 4)教材编写人员作为“2014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师资班”组织运作团队;教材初稿将用于2014年暑期师资班试讲,教材编写组成员将作为讲师参与培训,辅助主讲教授。 5)教材呈现:注重中华文化呈现的客观性,力求使用案例、附录等辅助手段说明问题。 6)《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教材,需清晰交代跨文化传播方法论,如什么是传播、什么是中华文化传播、目的、方法、效果等等理论问题,并注重学以致用的效果,能解释具体实际问题,包括许多典型案例(发生事例、流行说法);比如如何解释央视对话节目的中美优秀高中生对话,结论是美国学生追求真理、中国学生追求金钱和权力。甚至包括西藏等所谓“敏感问题”的解释。 7)除主教材课本外,另编辅助教材,将编入对具体问题(现实社会、文化问题,如“国家形象”,茶道体现天人合一哲学,武术的武德等)进行比较方法论分析解释,做到方法论与现实联系,反映理论与具体问题恰如其分联系。 8)课本字句行文,力求简朴、直白、易懂、生动、活泼,将哲学比较阐释变成浅显、通俗的道理。强调传播话语适当性、实效性与感召性。鼓励行文多用恰当、准确、精彩比喻。例如:安老师把中西互相不理解比作夜晚从亮灯的房间,隔着玻璃窗看黑暗的外面,黑暗的窗外比喻另种文化,看到的是黑暗玻璃窗上映着自己影子,就把自己的影子当成了另种文化。这是个绝妙比喻。 9)为增加课本可读性,多设计以问题引领各个层次、部分、章节所讲述内容。教材形成过程中,编写人员需多次集中,做艰苦细致教材框架、涉及问题、逻辑、理念使用、话语、词汇的研讨与确定。需细致地确定使用关键观念中英文的对应词汇,做到严谨、准确、学理性强、恰当、避免别人把比较理解为二元对立。比如:汉语“传播”,不应翻译为“dissemination”、“transmission”或“propagation”等英文词汇。“传播”就是讲述自己,就是在别人不明白自己的情况下把自己讲明白。运用不得当概念、词汇容易适得其反。在话语、言辞上力主提高西方学术背景知识基础,但在行文时,坚决防止肤浅使用西方概念与简单模仿西方行文叙述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被动。
+[详细]
编写时间:编写一套成熟理想的《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中英两种版本课本需三年时间。应初步计划:1)2014年6月底完成一部粗编书稿,可付诸7月举办的“2014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师资班”使用;2)2015年6月底完成一部充实、改善、提高的细编书稿,供7月举办的“2015中华文化跨文化师资班”使用;3)2016年6月底完成一部比较成熟、理想教材书稿,一方面供7月举办的“2016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师资班”使用,另一方面交付出版社印刷出版,争取在2016年秋季开始,供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生使用;同时发往海外,供国家汉办所属全球孔子学院及所在国大学有关学科使用。
+[详细]

编篡跨文化阐释儒学词典

几百年来中国与西方接触,无论是中学西渐还是西学东渐,经验都足以告知我们将一方的思想文化直接用对方的语言翻译给对方是不可能的。《易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儒学及中华思想文化经典的西语译本有的多达数以百计,却没有一个理想的版本,直至今天人们仍然在继续做翻译,试图最后实现完成一部满意译本。不过,无数翻译不成功、各种令人的不满意,其实本身已显示是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在中西哲学思想之间沟通,仅是依靠采取语言翻译途径,是十分有限的。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就是郝大维、安乐哲的比较中西哲学阐释学方法论所前无古人地指出的原因:中西方思想文化传统各有自己独具特质的语义环境,这决定着中西方的沟通是直接使用语言翻译无法完成的。也可以说,中西语言存在结构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中西语言之间是几乎不可能互相直接翻译的。一旦直接翻译,必然导致双方都在自己原本语义环境基础的迁就,出现不对称文化比较与发生相互的误读。这样一道结构性沟壑的不可逾越性,双方在沟通之前,必须具有清醒预想意识,设法加以克服。 要克服它,就必须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了解近代以来中西方哲学思想文化碰撞历史的这一现象,认识到中国儒学思想不可能通过直接用西语哲学语言翻译而变成西方人所能懂得的东西,理解这一问题的确实存在以及真正的原因(也即西方思想传统超越主义、二元主义与中国没有超越主义、二元主义,而相反是一种通变互系的思想传统结构)。出于这样一种根本性原因,要把中国儒学传播到西方,成为西方人能够懂得的思想,需要消除历来的误解,破除以翻译作为唯一手段的遐想;真正要做到将儒学真正传达给西方人,必须是“翻译要与阐释相结合,以阐释为主,翻译为辅”;阐释的指向是围绕中西方思想传统各属于自己的两个语义环境的结构性差异,要进行思想语言概念在各自语言环境的东西方差异比较。通过这样的语义环境比较阐释而使得中国儒学及中华思想文化成为西方非哲学语言所能表达出的较为准确的东西,从而完成从中国向西方的思想传达过程。 也就是说,儒学及中国思想文化的跨文化阐释,在比较中西语义环境的阐释学研究中,已经产生一套以比较中西哲学文化阐释学的独特语汇。它首先是中国与西方思想传统的宇宙观、认识方法、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语言的不同结构一套语汇。在此基础上,就延伸出一套儒学及中国思想文化关键语汇的阐释用语。认识到这一步,就会强烈意识到,为了方便人们理解为什么与如何才能作到“翻译与阐释结合,以阐释为主,翻译为辅”的以外语作为手段,为了有效地实施向西方传播中国思想文化,编篡一套跨文化阐释儒学及中华思想文化关键语汇的词典,是十分必要,势在必行的。
+[详细]
第一阶段: 2017年5月份组建一个适当人选的团队,认真梳理郝大维、安乐哲、罗思文的比较中西哲学阐释学的儒学与中华思想研究著作,遴选出他们成熟运用的对儒学关键语汇进行中西文化互鉴阐释语汇,编篡在一起,为所有对中西文化不同特质认识、对有志学习二者相互沟通适合方法的读者,提供方便。 第二阶段: 2017年9月中旬,召开《跨文化阐释儒学词典》研讨会,准备启动前工作 2018年年初,开始启动 2019年初,预计出版
+[详细]

安乐哲 (Roger T.Ames)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大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山世界儒学
+ 详细了解

互动交流

  • 下载专区

  • 企业邮箱

  • 官方微博

  • 一多不分微信

    公众号

  • 一多不分讲堂

    直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