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建设国学“话语体系”
分享:
      新形势下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它是维护我国国家核心利益、为实现中国梦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的迫切诉求,是彰显中国开放自信的外交风范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但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立,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对称阐释造成的文化之间的扭曲和误解。
一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
      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不仅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不识中国文化的“庐山真面目”和始终存在的不识西方文化的“庐山真面目”;而且也存在西方的不识西方文化的“庐山真面目”和始终的不识中国文化的“庐山真面目”。
      在中西文明对话的语境中,双方都要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都要认识对方文化的“庐山真面目”,才能走向中西文化的沟通,不然就只能是文化曲解和误会。
我们所处的现实局面,恰是普遍对中西文化“庐山真面目”的“不对称认知”与“四不像认知”:一方面是痴迷于“不对称认知的”曲解、误会,用西方概念编派误读中国文化与社会,另一方面则是因陷入“四不像认知”而导致自己失去话语的尴尬。
因此,针对这种局面,克服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走出庐山”。走出自己的“庐山”,走进彼方的“庐山”——从知彼真面目达到知己真面目,超越中西,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
      中西文化比较语境中的“庐山真面目”,是彼此思想传统的宇宙观(天下观)、认识论(观)、思维方式、崇尚观(价值观)、语义环境(语言结构),称为彼此文化的高端或精髓内涵。
      我们要认识中西文化各自的“庐山真面目”,一定是通过中西比较哲学阐释的途径——帮助西方走进中国,帮助中国走进西方。因此,对于中国,是要进入西方语义环境,对于西方,是要进入中国语义环境,互相弄懂彼此在讲什么,进而超越各属于各自的话语体系,建设彼此共享的语义比照话语体系。

二自觉自信自强的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话语体系须体现自己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它是逻辑的必然、现实的势在必行。更重要的,它恰恰是对只属于自己话语的超越,是在彼此共享的语义比照话语体系之中的。
      (一)所谓的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 。在中西文明对话的语境之下,我们首先要认识中华文化是什么,西方文化是什么,而且是从其各自的高端文化或文化精髓内涵角度去把握;还要认识彼此文化根本特质的差别,即一多二元与一多不分;自觉地认识到一方文化围绕超绝与二元对立,另一方则是围绕“万物互系”。
      所谓的“一多不分”,是中国语义环境,语义背景不是西方超绝主义与二元对立的宇宙观;“一”是宇宙万物的互系不分因而宇宙被视为是互系相关、浑然而一的;而称为“多”的一切事物,都是内含于互系浑然而“一”,而浑然的“一”,非是外在独立,反过来也是内含于相系不分却是“多样种”的事物之中的。
而“一多二元”,则是西方语义环境:“一”是超绝、外在、宇宙本源、创造与主宰宇宙一切的一个唯一本体性原始之实体。“多”是被它这个“一”创造、主宰的一切呈为个体、独立、绝对本质客观物体。“一”与“多”之间,是单线单向、二元对立主宰与被主宰关系;在构想为“多”的一切个体物之间是互不联系的,而一旦发生关系,则也是单线单向、二元对立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一多不分”和“一多二元”是中西文化特质的最根本的不同,中西比较哲学的语境只有抓住这点不同,才能清晰地树立其文化自觉。
      (二)要做到文化自信,首先要认识到中华文化优势所在;其次认识“优势”具有的必然可阐释性道理和逻辑;再次认识“文化优势”导致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最后,我们的文化自信根本来源于有感于“万物互系”的文化优势。万物相系,是无超绝的存在,不追求绝对性,不搞二元对立你输我赢,而是将所有关系方,都作为通变也即和而不同看待;任何一方角色都是通过所有方的整合环境去观照的(也即通过森林看待树木),是在所有各方相系不分的视野中进行的权衡度数。用比较哲学说法,是“心场关系”,是视点和视域的关系;所有关系方都长远地作为同一盘棋,任何一方的利益与棋盘之中其他关系方都息息相关、不可割裂。“心场关系”是长远的,旨在加强关系紧密度的哲学,是共赢的智慧。因而,基于“万物互系”是中华文化的特质和优势,也是树立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源。
      (三)要做到文化自强首先要消除中华文化不如西方的心理扭曲状态;进而去掉加于中国文化的“封建落后”标签;积极行动,克服文化不如人心态的消极怠工(甚至倒行逆施);最后,我们的文化自强有其必然性,即“互系性”文化才必然是强大的——奉行“无限游戏”才必然是强大的。
      “无限游戏”是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区别于“有限游戏”的概念,是广义的人类生活与社会活动的一个比喻。“有限游戏”是一种人为设计,在有限时间、有限规则之下为产生一个优胜者与一个失败者的游戏活动。“无限游戏”很简单,是如母亲与儿子之间那种的经验、自然、加强关系紧密性的人与人相互性关系及其身份角色的互动,这是关系方共享生存生活基本必需,如关系方互相都做得好,那么就会互相分享“好”,而决不存在二者必竞逐产生或输或赢之一。而其实是要么都是赢家,要么都是输家。“无限游戏”恰是中华语义观念,是数千年延续至今的儒家(乃至包括释道等诸多思想文化支脉)的观念。而“有限游戏”则显而易见是西方乃至世界长期以来居于主导地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所以基于对中西方文化基本特质和不同的考察,在当今话语体系的建设中,中国话语体系应有的语感必须是:首先充分显示、表现对自己文化的理解;显示、表现对西方文化了解;显露于彼此文化特质根本差异充分认识基础上的自信与自强;“一多不分”的话语体系:中国话语千千万万,却不失一以贯之——都是讲万物互系,都是与“独立个人”的比照;有剔透的自信、自强浩然之气;不盲目卑谦、简单附会,甚至自残话语(如“不要把中国文化说成一朵花”、“中西文化是互补的”、“中国是‘酱缸文化’”等等,不一而足)。

三 中国话语体系的内容
      中国话语体系的内容应该是:1)其核心是围绕如何在分辨中西文化差别特点基础上讲清楚中华文化是什么。不可否认,现在的中国仍然是西方话语出于强势地位,中国话语体系亟需建立,但是由于近代以来国人用西方话语阐释中国文化的历史已久,积习已深,导致中国话语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失语”。所以,建立中国话语体系的首要内容就是要明确话语体系的内核,那就是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什么。
      2)讲彼此两种不同语义环境和不同文化历史演变过程。我们知道中国和西方两大文明体系尤其不同的历史渊源,首先的不同就在于对宗教渊源,西方的基督教传统中一直有一个超绝的神,这深刻的影响和塑造了西方文明,而中国则不同,中国文化中没有信仰人格神的传统,更没有对超绝存在的追问,而是更关注此间的存在和人与万物的具体关系,基于这两个根本缘起性的不同,文明的演化当然就各有千秋,不可一概而论。
      3)在不同语义环境和不同文化历史对比中,了解、阐释出中华文化是什么。“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深刻地研究和认识本民族的文化,以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认知别国文化,在不同的文化中审视自己的文化,找准自己文化的定位,发掘自己的精华和特色,与各个文明相得益彰,这样才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强调中华文化“一多不分”与“心物合一”的世界观、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强调在“道、天下、人”观念上,崇尚万物、自然和人、社会的自然、恰当、和合、相系不分的价值观及以此为精髓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对一切中国文化现象和文化项目的述说,都以阐释其崇尚自然、恰当、和合、相系不分价值观为一脉相承;用一点西方文化知识,在展示的比较文化视野之中述说;
      5)叙述精华与糟粕的区分:精华是什么?糟粕是什么,是如何出现的——将属于精华的互系观念转为社会文化现象而使它变为联系断裂、非恰当或过犹不及个人行为时,就变成了糟粕,如将“学而优则仕”转为“为当官而读书”,精华思想就变为了糟粕现象;文化糟粕现象是如此演变而来的;
      6)以自觉、自信、自强心理及切合的态度,掌握中国话语体系讲述过程的恰宜度,即:以中华文化为本位,讲出中华文化优势,讲出受众容易理解的对比阐释;8)对带有文化误解的话语说辞,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分析阐释,同时敏锐虑及受众心理,不搞唯我独尊,避免对彼方文化使用贬低口气。
四建设对外话语体系的措施
建设对外话语体系措施,须是建设“走出庐山”话语,以“一多二元”、“一多不分”语义背景的互鉴为阐释叙述起始,形成为达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基本途径:
      1)现代汉学家在阐释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事业中作了卓绝的努力,并且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比较中西哲学家提出并运用中西语义环境比照阐释方法论来阐释比较哲学视野下的中国哲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积极培养“走出庐山”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种子教师,有计划于数年之内形成“走出庐山”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队伍,加入到各行各业、各人文社科领域的建立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事业中。
      3)问题导向:对长期以来社会一直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现有依然存在的不少重大问题上的未决困惑问题(如核心价值、儒学是否是哲学、中国人权等很多很多),需有计划一一在“走出庐山”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进行积极、合乎逻辑、有说服力的回答。
      4)建立以“走出庐山”话语体系的权威,针对一些问题的用什么话语、什么叙述结构和如何推广,进行专门研究,从加强社会与世界和谐高度责任感出发,实行广泛推介;积极利用媒体使用话语及各种社会话语行文,采用“走出庐山”的中国话语体系,用于阐释与叙述中国与世界问题事务。
      中国故事纵有千千万万,它却属于一个整体故事,一个叙述中华民族总的活法的故事——“一多不分”语义环境叙事;任何一个故事都是这个总故事的延伸,都是它的枝叶,都是它的精神血液,都是它的反映,都由它一以贯之。中国人要知道这个总故事,才算“走出庐山”,克服了“不识庐山真面目”。今天中国人需要意识到,不因为自己是中国人,就自然知道中国文化的“庐山真面目”。
      世界需要中华文化,未来世界的文化秩序,不可缺少中华文化;是在这个意义上,让“一多不分语义环境”的中华文化走出去;人人需大讲,让“一多不分”中国故事深入人心,让“一多不分”成为中国话语体系的红线。

安乐哲 (Roger T.Ames)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大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山世界儒学
+ 详细了解

互动交流

  • 下载专区

  • 企业邮箱

  • 官方微博

  • 一多不分微信

    公众号

  • 一多不分讲堂

    直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