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跨文化讲习班举办,聚焦“一多不分”的哲学问题
分享:
2017-09-18 发布
3109 人浏览



      2017年7月3日,2017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开班仪式在孔子研究院学术讲堂举行。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大家安乐哲教授,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大家安乐哲团队核心成员田辰山教授,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副研究员,以及英国BathSpa大学学生、教授,美国、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在谦论语读书会学员等50余人参加。



      尼山学者、孔子研究院路则权副研究员主持了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刘续兵首先致辞,表示“2017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开班事关当前儒学国际推广与传播,也是我院2017年度学术交流活动中的又一盛事。
      刘续兵说,孔子研究院一贯致力于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推进学者间乃至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在中西文化交流和文明碰撞的今天,用中国自己的语言解释中国,不仅有利于纠正当前儒学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附会使用西方概念语言体系诠释或翻译产生的差异与错误,而且能够建立准确讲述中国思想文化的话语体系,把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当今国际社会,以利于消除其他文明社会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误解。

      刘续兵表示,在当代,安乐哲先生以其杰出才能与不懈努力,尤其是对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同情之了解”,更是将中西哲学比较与中西文明对话推向新的高峰。安乐哲先生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此次“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的开班,都将进一步实现中西哲学、文化间最直接、最深度的交流与互谅互解,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找到不同文明、不同价值间最大的公约数,更好地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进而实现文明、国家间的和平共存与共同福祉。


 


     安乐哲致辞,表示与孔子研究院合作已久。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这里,我们有了很好的交流、阐释的机会。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西方对中国的理解、阐释存在偏差。文化的变迁需要不断创新阐释、创新翻译。我们需要寻找恰当的翻译话语体系,让中西方能够融通,共同探讨彼此之间的融合,消解彼此之间的冲突,让中国文化能够在全世界更好地、更准确地得以传播。


 


      国际儒联儒学与企业管理委员会顾问卞俊峰发言,介绍了与讲习班的渊源,认为安乐哲先生的思想主张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企业界,对企业间的文化交流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英国学生团代表发言,表示能够来到东方圣城曲阜与大家交流学习中国文化,感到非常荣幸,将努力融入到学习文化的过程中,与大家共同探讨文化,探讨文化的沿袭与发展,以及文化在生活中的运用。

      最后,田辰山对前几届讲习班进行了回顾,指出每届讲习班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安乐哲先生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大,这对纠正中西文化的不对称传播现象有很重要的意义。解读中国不应用西方的二元概念,而应建立恰当的话语体系,分享建立“一多不分”的话语体系。这也正是开办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的志趣所在。我们要用“一多不分”,加强文化的交流互鉴,建立文化互相理解、包容的世界。



      2017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由中国孔子研究院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协办。
      讲习班自7月1日至16日,为期半个月,邀请了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大家安乐哲教授,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大家安乐哲团队核心成员田辰山教授,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王蓉蓉教授,澳门大学哲学系汉斯•格奥尔格•梅勒教授等专家授课,旨在向学员讲解用中国自己的话语解释中国,并纠正当前儒学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附会使用西方概念话语体系诠释或翻译不同概念产生的差异与错误,以期建立起正确讲述中国思想文化的话语语境,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可以把中国的故事恰当地表述出来。

安乐哲 (Roger T.Ames)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大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山世界儒学
+ 详细了解

互动交流

  • 下载专区

  • 企业邮箱

  • 官方微博

  • 一多不分微信

    公众号

  • 一多不分讲堂

    直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