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承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之“儒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教授李瑞智,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存山,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田辰山,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党校教授乔清举,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姚新中发表主题演讲。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在读学生近百人参加会议。圆桌会议由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主持。
会议现场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主持圆桌会议
在会议上,牟钟鉴作了题为《儒学三大理念与应对人类三大危机》的演讲。他指出,儒学思想具有仁义忠恕、和而不同、天人一体的理念,人类也面临着个人功利主义和金钱万能、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冷战思维、人类中心主义和过度消费的危机。在当今人类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儒学思想蕴含的智慧理念对于应对和解除人类面临的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认为,人类要持续发展必须从三方面有所行动:一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二是民族、宗教、地区之间关系要合作;三是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要和谐。
安乐哲作了题为《儒学与新的世界文化秩序》的演讲。他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新的世界文化秩序也将会随之产生。儒学文化中的一些特质,诸如融合包容、以人为本、德法相辅、“内圣”修养、“己达达人”的关系模式等,有助于形成一个新的世界文化秩序。
李瑞智作了题为《儒学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演讲。他认为,随着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全球考虑和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上,中国影响力变的愈发重要,并且儒家思想重视人类需要和家庭伦理的基本特质,在由西方文化主导的世界文化格局中逐步开始证明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
成中英作了题为《从儒学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伦理与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演讲。他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离不开儒家学说,一方面儒家学说关于个人与群体的思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彼此尊重、协作共生的理论资源,另一方面,儒家学说关于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学说传统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李存山作了题为《儒家文化的生态保护和天下一家思想》的演讲。他认为,儒家文化不仅有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而且也有生态伦理学,只有实现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和谐,人类才有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田辰山作了题为《实实在在解决“人是什么”观念,反思人类未来道路》的演讲。他提出,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的演变发展历程表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必须从“你输我赢”的零和模式转向“合作共享”的共赢模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儒家学说可以提供丰富的思想借鉴。
乔清举作了题为《谈谈“生态儒学”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的演讲。他从儒家生态思想的宗教维度、道德维度、政治法律维度、范畴体系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儒家哲学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思想的丰富内涵。
姚新中作了题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儒学范式》的演讲。他澄清了人们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认识误区,并指出历史悠久、思想宏富的儒学传统能够提供一种“尽天道、尊地道、达人道”的思想范式,而这种范式可以应用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因故未能参会,但提交了亲自手写的书面发言《儒学与全球伦理》。他认为,在信息全球化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球伦理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考量应该借鉴儒家学说关于尊重生命、仁义为先、合作共赢等丰富思想理念。
牛喜平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圆桌会议讨论的议题涉及如何运用儒学核心价值创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应对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危机、安全危机、生态危机,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等问题,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关键是要如何去做、如何学以成人,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人们应该重视儒家思想的价值。
内容来源:国际儒学联合会
作者:刘永锋
责任编辑:李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