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哲学是探究人生、社会和世界根本问题的学问。作为中国传统哲学,儒学的核心观念是什么?在当代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儒学?就相关问题,我们采访到了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
安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的专访。我们知道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曾来到中国学习和工作,这些年来,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中国变化是什么呢?
安乐哲:我(上世纪)六十年代来到香港,那个时候香港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什么都没有,现在的香港和那个时候的香港是两回事。我1985年来中国的时候,上海最高的大楼是和平大饭店。那个时候男的、女的穿的衣服都一样,有人民币、外汇两种不同的钱。那个时候的中国没有颜色,所以,你看这个是三十年前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和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关系呢?有人的问题,有哲学的关系,有价值的关系。中国的哲学传统、儒学传统道统很强,一直可以追溯到商朝。所以,我们现在处在一个转折期,我们在中国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改变。
中国网:此次世界哲学大会不仅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同时也是第一次以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框架为基础设定主题,对此您怎么看?
安乐哲:我们知道专业哲学自我了解,哲学是一个英欧的范围。如果谈哲学,那是指是欧洲的哲学,中国、日本、韩国、非洲、印度的不算哲学。所以到欧洲、美国的高校,在哲学系里找不到除了英欧之外的哲学,这个情况正在改变。因为在这个时代东亚特别是中国崛起了,变成一个非常有经济实力、有政治力量的国家,一个大国。所以,有这个机会。
“学以成人”,这个主题非常好,非常中国。守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自己如何做人。中国哲学的基础是做人,要做仁者,要做君子和圣人,有这个目标、希望和理想。所以,我个人觉得有机会把中国哲学介绍到全球的主流哲学中,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中国网:儒学当中有非常多重要的观念,比如中庸、和而不同,您认为儒学中对您最重要的观念是什么,这个观念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
安乐哲:我认为中国儒学最基本的概念是家、孝道,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传下去的思想。如果看古代希腊和现在希腊这个国家,(它的文化)断统了,古代的埃及和现在埃及、古代的罗马和现在的意大利都是如此。可是中国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传下去的一个文化。在最高层次是儒家,就是家。对于老百姓而言,是家庭、家族。清末严复说,如果谈两千年中国帝国的政治、社会秩序的话,30%是政府,70%是老百姓自己的家族价值。所以,我看现在的中国也一样,政府有他们的工作,有他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是如果谈文明的话,“道不远人”是家庭,是最重要的基础。
中国网:儒学当中“家”的观念和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存在哪些差异?
安乐哲:现在西方个人主义和家庭有一点矛盾。个人主义有它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这对贵族、农夫的解放是非常重要的事,针对性别歧视的问题、少数民族的问题,每个人有他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想法。可是现在个人主义已经变成一个意识形态,什么都是为了我,一个赢和输的模式。你看我们的生意、外交关系、体育运动等等,什么都是为了赢,而不要输。个人主义模式的时代已经过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果不合作的话,就解决不了全球变暖的问题。中国没有办法,美国没有办法,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把它解决了。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加强关系,为了追求一个共赢的模式。
中国网:在当前中美关系中存在许多误解与分歧,您认为中美两国应该如何在文化方面加强沟通,促进合作和理解呢?
安乐哲: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个人二十年来,在中国的高校教美国实用主义,因为美国本地的哲学方向和儒学是一致的,有关系构成,有日常生活,这是最重要的考虑。可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外国不够了解中国,问题就是在这里。现在在美国有30万中国来的留美学生,中国有1.5万(美国留学生),这存在着不对称。所以,外国不够了解中国是一个问题。可是我们要了解,中国崛起来是一个时代的事,所以,我们不要着急,要把它做好。现在外国有孔子学院,非常好的一个架子。最近二十年每个高校有它的国学院,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把国学院和孔子学院联合在一起。现在孔子学院的重要目标是教汉语,所以派到那边去的老师们都是汉语的老师,他们的背景是很好的,他们的工作做的非常好,可是他们需要加强文化的成分。
中国网:您认为在今天弘扬儒学是否有必要?如果有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
安乐哲:我个人看文化的影响是伴随着经济、政治的影响。现在的中国在经济、在政治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在夏威夷大学做教授的时候,如果指导一个中国哲学的博士,他在美国找到工作的机会是90%,机会很多。中国现在是个热门,这个情况正在改变。所以,我刚刚说我们不要着急,可是要想办法做得好。
中国网: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哲学在当代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解决哪些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呢?
安乐哲:我个人觉得儒学最大的贡献在什么地方?它是个人主义以外的第二选择。中国“仁”的概念,是“己欲立而立人”,是知道我们互相依靠的,而不是依靠个人。个人是一个虚构的概念,并没有这个东西,我们的生活不是在我们皮肤里面,我们的生活是在世界。所以,从赢输的模式转到双赢的模式,需要一个新的“仁”的概念。所以,儒学“仁”的概念,以关系构成、家庭为基础的仁的概念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观念。
我下个学期的课是中国哲学经典意义研究,这个课的目标是想给年轻的博士生一个概念结构,让他们把他们自己的儒学带到外国去,我们要越来越国际化。所以有这个机会,在北京开世界哲学大会是非常好的一个起点。
来源:中国网
责编/文字/记者:杭舟;摄像/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