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时代哲学,推动国学学科化,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分享:
2017-10-23 发布
2873 人浏览



      正值中国共产党隆重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际,十月二十日,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及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哲学系等单位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举行对三本新书的研讨座谈会。三本新书是:获山东省“儒学大家”和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称号、国际儒联副会长安乐哲先生《儒家角色伦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中译本、《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安乐哲卷》(主编杨朝明 选编田辰山 华夏出版社)和孔子研究院《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核心团队成员、国际儒联国际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著《中华文化跨文化讲述》(吉林出版集团)。





      安乐哲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牛喜平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张朝意处长和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助理管永前副教授在会上致辞。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享誉国际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中共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杨金海博士、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处长高长武副研究员(纸面发言)、国际儒联顾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殿卿、国际儒联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光明日报》国学版梁枢主编、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员杨柳新教授、国防大学朱康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鲁克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温海明教授、陕西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客座教授、著名历史文化学者李学俊、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翟玉忠、美国夏威夷大学博士黄田园、山东省社科院李文娟博士、河北大学孟晓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卞俊峰副主任等二十位学者分三组分别对三本书及其作者思想做深入学理的研讨。

 

      在对安乐哲《儒家角色伦理学》研讨中,陈鼓应教授表示,安乐哲从理论上阐述出儒道是会通的,而在中国环境却是激烈儒道之争现象,我们应感到惭愧。安乐哲反复强调“道”的过程性、创造性。安乐哲是夏威夷大学《东西方哲学》杂志主编,反映东西哲学交锋;因为一代中国哲学学者已经看到西方思想的问题。大体情况是中国学者动不动就用西方模式扣中国,让我深深感慨。台湾教育是西方哲学主导,对中国哲学是看不起的,各大学都是以西哲为主的。

 

      王殿卿教授指出,从利玛窦到安乐哲,其实是一个从“一多二元”走向“一多不分”的阐释中国。利玛窦把西方 “主”(Lord)同中国“天”附会在一起,把中国哲学解读为“一神造天、人、万物”及“神决定人”的传统,并将此解读“工具”传给中国知识精英,导致四百年来对中华文化误读。而今,安乐哲以“天人合一”、“三才者天地人”、“天时地利人和”重“人和”等文化核心观念为参照,提出中国是“一多不分”文化语义阐释语境,建构“儒家角色伦理学”,用“人与人”哲学思维,将被误读的中国传统从利玛窦的“神与人”西方特设哲学框架中解放出来。《儒学角色伦理学》带领人们重归“原汁原味”中国的经典。可以说,安乐哲教授发现了世界哲学新维度,让儒学再次走向世界,进入新时代的世界新启蒙。儒学已经历近400年传播,围绕地球转了一圈,我们这次新书研讨会,能否成为21世纪儒学再西行,围绕地球新一圈的新起点,让儒学在当今世界格局大变化进程中,再为人类传播命运共同思想。

 

      张践教授表示,《儒家角色伦理学》在比较中西视角上,找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为中国传统文化做了最好的价值定位,他指出两个文化具有的结构性差异,令人醍醐灌顶。梁枢主编颇有感触地提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安乐哲先生唤醒了中国文化自觉和自信,我们认识到是自己的语境错了,中国儒学、哲学的原本主流话语被边缘化了。中国学者的责任重大,要从以往的哲学定位解放自己。结合十九大精神,什么是我们要对优秀传统做的事情?我们需要让国学获得学科支撑,让它进入课程设计。中国文化走出去,没有学科支撑不能持久,是与新时代脱节。我们要以学科化的国学同西方学术展开平等对话。要建立伦理学国学学派,要以学科形式发出中国的声音。安先生的比较中西哲学阐释,可代表中国学派的一个先声。



      在对《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安乐哲卷》一书研讨中,朱康有教授认为,安乐哲比较哲学得到同行尤其是我国文化界高度肯定,正如他自己所说,成就来之于“与他人不分的关系”,他亲切地名之为自己的“学术家庭”。该书第四编是关于“中西比较阐释的儒学语汇”的讨论,它说明,带着文化世界的“有色眼镜”按照“字典式”的一对一翻译,可能造成(而且事实上已经造成)对文本的仁义歪曲乃至彻底损害其根本含义。安先生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哲学术语有四种方法,即对汉字 “字源”训诂,“文化语义语境阐释”,引用法和去其基督教化及实质本体化的比较法,去其二元化等色彩,还原汉语语境的本义。朱教授深刻指出,安先生对“圣人”、“君子”一系列儒学词汇所作比较哲学阐释蕴含的深刻哲学含义,令人耳目一新。安先生认识到,互系思维是中国哲学标志性特征,对宇宙观的一多不分、部分与整体全息观,对汉语语言承载认知的直接影响。朱教授感慨提出,安乐哲的比较视角深刻见识,超越了我们以本民族哲学为业的很多学者;他的“自序”说:“以欧洲哲学为主导的西方哲学长期占据世界各地高等教育的主流课程。这一现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西方的傲慢,其他地区文化的自我殖民化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这令我们自身感到羞愧难当。“自我殖民化”让很多人失去文化自信,奉西化的学术及其判断为正宗,以西化的标准衡量自身的哲学,有意无意贬抑自身传统哲学智慧。

 

      李文娟研究员是安乐哲学术思想研究者。她指出,安乐哲批评西方传统二元论视角,以“儒家角色伦理”和“互系性思维模式”深度诠释儒家哲学,进一步发展了儒学的世界价值。李文娟认为柏拉图《斐多》篇和亚里士多德《论灵魂》都提到“人性是被上帝给定的”。实现这种个人本性,一切以个人为中心,原始人伦关系被打破,人伦关系的淡漠,所以海德格尔认为人是一种“被抛”的存在,这种感觉会伴随一生。安乐哲对儒学作与西方的比较阐释,不存在海德格尔所说人的被抛感。孩子一出生就拥有了身份,是儿子或女儿,是弟弟或妹妹,这些身份本身即是“被接纳”的存在、关系为本的表述。人是关系性的存在,是从关系而来。

 

      在对田辰山《中华文化跨文化讲述》一书研讨中,中央编译局杨金海博士作了高度评价。他讲到2008年就为田教授《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一书作序,《中华文化跨文化讲述》使人收获更大。他指出,一、该书立意高远,有强烈使命感,弘扬并建构新时代思想,明显与安乐哲的学术思想一脉相承;二、中西贯通、博大精深;田先生著作涉及中西贯通的许多问题,充满考证和考据,学理十分扎实;三、行文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一多不分”是田先生著作的灵魂。中国哲学是生命哲学,生命是不可分的,人是生命,社会也是生命,宇宙是生命体,天地之大德曰生;四、内容丰富、引人入胜;讲述得丰富多彩,如高山流水。《中华文化跨文化讲述》是田先生退出的一部创新性研究作品,旨在培养新一批中国年轻教师,时期成为积极活跃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杨金海认为,此书对研究生是很好的叙事讲述,作为教科书将对人启发良多。他热情地说,这是努力构建世界新人文主义,要解决传统理性造成的问题,它导致光讲单个人利益,势在必行是建立新人文主义,中华文化将通过建立新人文主义而回复和充满自信。我们需要总结好中国经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结合起来。要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安乐哲、田辰山二人树立了很好表率。



      中央文献研究室高长武处长、副研究员虽因临时情况未能莅临座谈会,却递交了发言稿,由人代读。他表示:“安乐哲、田辰山教授三本大作出版,是可喜可贺的好事。这三本著作围绕跨文化讲述这一中心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引人深思的观点,对打破西方文化中心论、坚定中国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重要意义……安先生、田先生在书中聚焦自近代以来文化传播中的西方中心论和西方话语霸权的问题,鲜明地发出了‘放下附会式话语,跳出以西释中的误区,讲一多不分的中国故事’的呼吁。”高长武指出:“我们讲了多年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文化软实力,但令人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形成的西方文化霸权长期束缚我们不少人的心灵,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用西方概念标准来评量、裁剪中国文化,以不对称的附会式的话语,把中国文化硬塞进西方概念框架,让中国文化的脚,削足适履地穿西方设计好的“小鞋”。这种削足适履、趋炎附会的做法,根本不可能把中国文化的真谛传播出去。” 他还认为,安乐哲、田辰山的著作,运用比较哲学分析方法,对中西文化传统的根本哲学观念作出“一多不分”和“一多二元”划分,进而提出放下附会式的话语,用“一多不分”话语体系讲述中国文化“一多不分”。高长武同意,“一多不分”和“一多二元”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异,决定着不能简单以西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评价、衡量中国文化,它揭示了对外文化传播中出现附会式话语并导致严重误读的问题根源。总之,安、田两位这三本著作出版,正适逢其时,对涤荡错误认识,弘扬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改善全球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属善莫大焉之嘉事。

 

      作为新书研讨会落幕,安乐哲教授代表自己和田辰山对莅临研讨会学者作响应发言。他指出,这是一个成功的新书座谈会,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学理充分的研讨会。代表《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团队,安教授向到会的各位领导、教授,尤其是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而来的学者表达由衷的感谢!各位热情洋溢、情切意真的学术见解和商榷意见,让自己耳目一新,受到深刻启发,受益匪浅。安老师说,一定根据大家发言,认真思考,充分吸收,争取日后取得学术的更大提高。



安乐哲 (Roger T.Ames)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大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山世界儒学
+ 详细了解

互动交流

  • 下载专区

  • 企业邮箱

  • 官方微博

  • 一多不分微信

    公众号

  • 一多不分讲堂

    直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