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儒家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曲阜举办 在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
2017年11月25日,首届全国儒家文化国际传播(曲阜)论坛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本次论坛旨在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四周年之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儒学国际传播中唱响“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副主任卞俊峰和张凯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围绕“新时代的儒家文化国际传播”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田辰山教授发言
|
田辰山教授提出要建立中华文化专属话语体系。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改善话语载体,也就是说形成自己的中华文化本身的“话语”,而不是现在用惯的现代汉语。田辰山解释道,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西方词汇翻译成的现代汉语,是用这些词汇来讲自己的话。在这个意义上,要和西方的语言有一些区别,因此,在理清这个差别的基础上,我们就能把中国文化系统地建立起来,进而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田辰山表示,数千年历史过程形成的儒学传统,它的博大,是毋庸言说的。但是否可一言以蔽之?就比较中西哲学阐释领域而言,是可以的;即与印欧传统相对而言,是这四个字:一多不分。相对于世界,尤其对印欧传统而言,“一多不分”为最不同、最突出的中华特点。
卞俊峰教授发言
张凯教授发言
卞俊峰教授围绕“一带一路的‘一多不分’阐释”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此外,张凯教授就“《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一多不分阐释儒学的国际传播有效经验”这一主题进行了发言,他对一多不分阐释儒学国际传播的趋势和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阐述了中西文化鞋拔子理论:把中国思想文化硬塞进西方概念框架——让中国文化传统的脚,削足适履地穿西方的小鞋。而中西文化鞋拔子根源在于中西基质存在结构性差异,想要克服这种差异,就要把中国思想文化尽可能讲述得原原本本,让她成为世界(尤其西方人们)能够理解的东西,必须首先使她从西方理论语境脱离,返回自己本来中国的语义环境去,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简言之,就是中西互鉴:第一步,在比照西方下让中国思想文化显示自己的“体”;第二步再把它放到与其他传统的对话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