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报道:年轻人认为儒学是昨天的,这个老外要让你知道什么是“做中国人”
分享:
2018-01-15 发布
1679 人浏览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在复旦大学演讲的安乐哲。在中国,人们更多地称这个加拿大人为“儒学家”。


安乐哲头发花白、眼睛深蓝,那张圆脸血色红润,看上去有些喜庆。“我们就坐在这儿吧,像在人民大会堂一样。”他指了指窗边夹着茶几的两张座椅。2017年11月30日晚,他在复旦大学光华楼的报告厅做了一场讲座。算上讲座之前的晚餐,这个加拿大人连着说了5个小时的中国话。

身处几百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中间,安乐哲的说话方式显得与外貌一样特别。除了穿着西装、从不摇头晃脑之外,他活像古装剧里的私塾先生,非常标准的普通话里,经常夹带着一串串来自中国先秦典籍的古文。这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很有魅力的”画面。他觉得,相比安乐哲,在场的提问者倒显得更像外国人。“这就是我们现今的状态,一位外国人有着强烈的儒家立场,而在座的各位中国人却对这样的立场有自己的疑问”。

在中国,人们更多地称安乐哲为“儒学家”。他曾翻译《道德经》《论语》《中庸》《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淮南子》,还独立或与人合作写了《孔子哲学思微》、《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等著作。已经退休的他,目前还身兼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世界儒联副主席等职。2017年4月,他又有一本新作《儒家角色伦理学——一套特色伦理学词汇》出了中文版。

 

《儒家角色伦理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年1 月版

 

“他有一个融通的理解”,这是孙向晨对这本著作的“读后感”。他觉得,安乐哲的研究并不单是针对具体的古代思想家,而是相互贯通,达成了对中国哲学的整全性理解。“作为外国人,如此全面地把握中国思想背后的原则,他的这项工作,在汉学家当中是出类拔萃的。”

不能烤面包的中国哲学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孔孟之道中找到当下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令安乐哲始料未及。对40多年前的西方人而言,“学中国哲学就像是学非洲某个流派的诗歌,离我们太遥远了”。他还记得,一位医生曾经好奇地问过安乐哲夫妇:“为什么要学中国哲学?又不能烤面包……”最初接触儒学的经历,他现在想来,“还是一件奇怪的事”。

如今安乐哲依然不能用哲学“烤面包”,人们却在对谈和讲座中向他抛来许多同样鲜活的问题,比如国际关系、男女平等、人工智能,甚至“大兴火灾”。有些事,不用微信的安乐哲还需要通过旁人的解释,才能知悉背景。他将儒学如今的盛况,以及自己在中国的繁忙工作,归结为:“你看,中国崛起了,谁都对中国有兴趣。但这真不是我故意的,我就是碰到这样一个情况。”

赴香港中文大学留学之前,他是美国加州雷德兰斯大学的学生。他自小喜爱诗歌,选择这所大学,也是因为该校经常邀请一些诗人、作家来为学生开研讨会。有一天,他突然在校园里看到一张交换生宣传海报。对于这个酷爱画画、写诗和唱歌的少年来说,对一段传奇经历的向往远胜过在美国安稳地过一辈子。所以,尽管香港给他的印象“有酒吧,有鸦片,很贫穷”,带着些西部片的色彩,他还是决定去香港看一看。

在香港的经历,成了安乐哲人生轨迹的转折点。他在钱穆创立的新亚书院听唐君毅的讲座,也在崇基书院得到哲学家劳思光的教导。在香港中文大学,安乐哲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学习是同时开始的。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从一个传统开始,第一个传统会影响第二个传统,有先入为主的负面影响”,而“在这个基础上,我可以对中西哲学做一个比较”。

此后51年的学术生涯,他都走在中西比较哲学的道路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骑着一匹马,一直朝前走,始终有睿智的领路人”。不过,这一路走来也不轻松。当时,中国哲学实在是太过冷门的专业。他辗转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台湾大学、伦敦大学、剑桥大学等学府求学,用了13年时间才拿到博士学位。在伦敦大学完成学业后,他被导师、汉学家刘殿爵推荐到夏威夷大学任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夏威夷大学都拥有全美唯一授予中国哲学博士学位的哲学系,而不像哈佛、剑桥等大学,将中国哲学置于东亚系、宗教系之下。

在香港的最初两年没有安乐哲想象中那么光怪陆离,更没能给他传奇和探险的经历。贫穷倒是实实在在的。他看到很多人住在棚户区,饭里夹着石子,菜汤也如白水般透明。也是在那里,他感受到了与自己家乡全然不同的人际关系。1967年,香港发生排外动乱,外国人处境危险。这时,安乐哲的同学把他接到了自己家中,同学的父母为他提供了庇护。这件事令他感触良多,他觉得,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力所在。

最理想的一定是混合的

“《淮南子》你读过几遍?”安乐哲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时,导师刘殿爵在第一堂课上就这样问他。从那时开始,他更深地体会到,想要真正了解中国哲学,必须阅读原典,必须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体会。被西方哲学理论抽象化、系统化、理论化过的儒家思想,“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儒学失去根基,漂泊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之外”。

在他看来,哲学依然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所以,许多人在西方所了解的儒家也是“基督教化的”,“孔子主义成了二流基督教”。这使得早期的英文版儒学经典中,俯仰皆是被传教士穿上了基督教外衣的儒学词汇。所以,安乐哲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摆脱西方思维结构,重新翻译儒家经典。

他对许多术语的翻译,不是借助汉英词典,而是基于自己对原典的研究。安乐哲将这种方式称为“哲学性翻译”。比如,《论语》中的一个核心术语“义”,通常被翻译为“righteousness”,这是《圣经》中的用语,意为“秉承上帝的意志行动”。安乐哲认为,儒家的“义”是“人对适中的感觉与把握”,比如《中庸》里就说“义者,宜也”。所以,这个“义”字应该对应英语中的“appropriateness”。而“儒学”也不应该被翻译成“孔子主义(Confucianism)”,就应该译为“ruxue”。

在安乐哲看来,中国哲学蕴含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论,“中国人讲究‘和’,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所以,很多词汇都应该是动名词结构。比如,中国人所说的“天下”也是一个历史性的、不断变换的时空概念。“天”也不是那个理想化的“天堂”(Heaven),而是与人密不可分的,有着明确时空概念的空间。所以,他不同意哲学家赵汀阳将其译为“all under heaven”,而应该是“worlding”或“world-making”。而原本被译为“Heaven”的“天”,也被他洗去了基督教的意义,改为“Tian”。

安乐哲强调儒学词汇有独特、深刻的人生观视野,这并不意味着他抱着一种中西文化无法兼容的立场。相反,在讲座和采访中,他一直强调,这个时代需要“现代的儒学、批评性的儒学、开放的儒学”。在他看来,当代人看待儒学就像是看到祖父的照片,衣服不同、长相不同,但总能在他脸上看到一种延伸。“它不是已经死亡的体系。就像贝多芬在各国都很受欢迎,儒学也应当如此”。

“中国文化的阐释者、传播者”,“孔子文化奖”对安乐哲这样评价。2016年自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任上退休,另外三个头衔立马落到他头上。除了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他在中国的职务还包括美国智库博古睿研究院学者、山东“儒学大家”以及“翻译中国”项目担纲者。

提及“儒学大家”,这个“山东儒学领域最高学术称号”,安乐哲笑道:“他们请我是很聪明的事情,这并不是因为我是‘我’,而是因为我是老外。他们希望将儒学变成一个国际性的事儿,需要贴上一张西方人的脸。儒学必须国际化。”很难说,这是儒者的谦虚,还是西方人的直率。

个人主义与儒家角色伦理

安乐哲认为,“人是人的关系造就而成,这是孔子哲学的一个根本思想”。他基于“关系”提出的“儒家角色伦理”概念,被学界视为“他个人哲学思想的重要标志”。

“他是用儒家角色伦理学来批判个人主义。”孙向晨说。在演讲和接受采访时,安乐哲不止一次提到美国的合法持枪对公共安全构成的挑战。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对个人权利的强调,导致个人自由的扩大化,结果,这反而带来了更多人的不自由。“你们在这里有一个如此稳定的环境,这也是一种自由。你们随便到哪里去,一般都不用害怕。但是在美国大城市,每年有几百人被杀,有枪击,也有中毒。”

孙向晨同意,“仅仅强调个人主义是不够的,需要儒家角色伦理来进行制衡”,但他对安乐哲也有所批评,指出从角色角度去理解人的关系,在家庭关系中体验人生,“这是没错的,但也会带来问题”。他认为,平等的关系应该是一个底线和基础,角色也应该是通过平等关系作为中介来实现的。“现代社会的进步之处就在于对‘个人权利’与‘平等’的强调和尊重。抽象来看,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但具体而言,每个人的角色也决定了他的职责”。

安乐哲强调儒学与对人的教化,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就在他演讲后的一天,“女德班”关于“女性叫外卖就是不守妇道”的奇谈又上了新闻。针对儒学介入当代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尴尬,孙向晨觉得,中华文明传承至今,肯定有其独到之处。可另一方面,中国近代百年历程,走得并不从容。如果中国传统思想能够适应现代生活,那么,就不会有“五四”运动。在这位主要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看来,“儒家角色伦理”与“个人主义”应该是相反相成,不可偏废的。

可惜的是,记者没有能够从安乐哲那里寻求到他对此事的进一步看法。采访因另一位访客的到来而结束了。临走时,这位70岁的老者站起来,执意将记者送到门口,直至记者转身,才听到门被轻轻关上的声音。

对话安乐哲:

要建立批评性的、发展性的儒学,而不是单纯回到从前去

第一财经:前一段时间,你的朋友金耀基到复旦大学演讲,也提到西方的大学制度促进了中国现代化,但在取得“至真”的时候,“善”与“美”却逐渐被遗忘了。他的话或许也隐含着这样的问题,大学科学体系建立的同时,中国传统价值观对人的影响也在消散。

安乐哲:是的。所以我昨天说,现在年轻人都认为,儒学是昨天的,不是今天的。我们要想办法让年轻人多了解他们自己的传统。我们不要着急。鲁迅的时代,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抹杀传统文化;之后还有《河殇》这样的纪录片来批评中国的文化。但是,中国用了很短的时间崛起了,它如今正处于转折期,发展速度很快,谁都不知道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

年轻人有点糊涂,他们一方面想要做中国人,但是他们不知道“做中国人”是什么意思。一个年轻的中国人到哈佛大学,要是在校园里高谈民主、人权和个人主义,他可能被视为英雄。但是一个老外,来这里说,人权有道理,可是你们自己的传统也有它的贡献,中国人就会有点听不懂。其实,如果谈《人权宣言》,一共有27条,前面20条都是个人的权利,都是保护个人的自由。而中国哲学对《人权宣言》的后7条有非常大的贡献。当然,前面的20条也有它们的价值。

第一财经:请具体说说何为“批评性的儒学”,儒学讲究的不正是尊重传统吗?

安乐哲:可是,这个传统是活的,而不是死的东西。儒学也讲究“温故而知新”的态度,从孔子的儒学到孟子的儒学。论语的儒学是人道,没有天道。道家发展以后,儒学家们就有了《中庸》,讲的就是人和宇宙的关系。汉代的儒学,是荀子的儒学,是把先秦各种学问都收纳进来的儒学。后来,佛家进入了中国,宋明理学与先秦和汉代的儒学都不同。再后来,西方的西学进来了,也把西方哲学带入了儒学。牟宗三离不开康德,李泽厚离不开马克思和康德,唐君毅离不开黑格尔和怀特海。儒学就是要混合化,这是儒学的强项。重男轻女的问题,儒学必须面对、反思和解决。

再比如,对人工智能,儒学也需要有自己的看法,要用儒学的价值来评判它,帮助它发展。如果智慧和知识分开,会造成非常严峻的后果。“核扩散”就是典型的智慧与知识分离造成的后果。

第一财经:当人们讨论传统文化时,“男尊女卑”、“伪君子”、“任人唯亲”等等,也是经常被触及的话题。更有学者认为,儒家对“关系”的强调,会造成不成熟的个人,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所应承担的责任推给周围的人。在《儒家角色伦理学》的跋语中,你也对“儒家角色伦理的局限”做了专门讨论。比如,你提到儒家伦理中相互谦恭的做法也会导致一种危险:伪君子。言行是否如一,这牵涉到对“德”的认定,能否进一步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安乐哲:在儒家经典里,你找不到对错、罪恶和良善的概念。儒学是一个审美学性质的组织,是一个美学的秩序。在这个秩序之下,如果批评一个人,就是说他“不认真”。在论语里,有一个人,他表面对老母亲非常孝顺,表现得很好,但是一回家就推他的母亲。这就是伪君子。人知道社会会评判我们的行为,如果为了社会评判而做,这种行为本身与你自己无关。所以我说,一个人说的要和做的一样,这才是对的。儒学一直说的是,按照标准做事,要成为自己的习惯。所谓“仁”不是“行为”,而是“你自己的”行为。

第一财经:2017年3月,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曾在哈佛大学“当代中国思想”研讨会上做了一次发言,讲稿被整理成《异想天开:近年来大陆新儒家的政治诉求》。这篇文章很长,连注释约有3万字。他在文中提到,“新儒家要做的是‘帝师’,是要在政治和制度上重构国家与世界秩序”。你如何看待一些学者所怀有的政治参与意识?

安乐哲:我没看过这篇文章,希望你把它发到我的邮箱,我要看一下。我的想法可能是相反的。的确有学者对我说过,许多学者看儒学,都觉得那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可是我个人觉得,学者要负起责任。比如现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个很大的项目,成功的话,我们会有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但是这里面有商人、政府,也有反对的人,还有我们学者。我们一定要和政府合作,让大家知道,传统的“共赢”、“共同体”是什么,要建立一个标准。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是)需要给政府提建议的人。

 

《孔子哲学思微》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年1月

 

《和而不同:中西哲学的会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通过孔子而思》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7月版

安乐哲 (Roger T.Ames)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大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山世界儒学
+ 详细了解

互动交流

  • 下载专区

  • 企业邮箱

  • 官方微博

  • 一多不分微信

    公众号

  • 一多不分讲堂

    直播号